佛性深如海,中邊見各異
出自宋代余靖《游山五題贈青林庵主》:
佛性深如海,中邊見各異。
道在有無間,語論皆兒戲。
幾多名利僧,妄習諸家氣。
貪嗔尚纏牽,生滅何由離。
三世古今佛,豈離根本智。
捨此覓菩提,誰證菩提位。
吾師識自心,有為皆委棄。
冥坐不知年,了了忘言意。
注釋參考
佛性
(1).佛教名詞。謂眾生覺悟之性。《涅槃經(jīng)》卷二七:“我常宣説一切眾生悉有佛性?!薄侗饼R書·杜弼傳》:“聞卿精學,聊有所問,經(jīng)中佛性、法性,為一為異?” 宋 蔡絛 《鐵圍山叢談》卷五:“此迺泥土瓦礫合成,安得有佛性耶?” 清 龔自珍 《法性即佛性論》:“宗--今立法性即佛性?!?/p>
(2).借指禮佛修行之心性。參見“ 佛性禪心 ”。
邊見
(1).見“ 邊執(zhí) ”。
(2).謙詞。淺見。 清 李漁 《閑情偶寄·聲容·文藝》:“此予邊見,高明者閲之,勢必啞然一笑?!?/p>
余靖名句,游山五題贈青林庵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