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王安石《歲晚懷古》:
先生歲晚事田園,魯叟遺書廢討論。
問訊桑麻憐已長,按行松菊喜猶存。
農(nóng)人調(diào)笑追尋壑,稚子歡呼出候門。
遙謝載醪怯惑者,吾今欲辯已忘言。
注釋參考
遙謝
(1).遙問。 晉 張翼 《贈沙門竺法頵》詩之二:“遙謝晞玄疇,何為自矜潔?!?/p>
(2).在遠(yuǎn)處表示歉意?!端疂G后傳》第二三回:“ 康王 登壇受命,慟哭遙謝二帝,尊 欽宗 為 孝慈淵圣皇帝 ?!?/p>
(3).在遠(yuǎn)處表示感謝的心意。 清 楊潮觀 《西塞山漁翁封拜》:“只是圣德如天,其奈臣心如水。替我老朽,遙謝至尊?!?/p>
載醪
攜酒。 晉 陶潛 《飲酒》詩之十八:“ 子云 性嗜酒,家貧無由得。時賴好事人,載醪祛所惑?!?逯欽立 注:“載醪,載酒,抬酒送到。 丁 注:‘《漢書·揚雄傳》:家素貧,嗜酒,人希至其門。時有好事者,載酒肴,從游學(xué)?!?宋 王安石 《用前韻戲贈葉致遠(yuǎn)直講》:“載醪但彼惑,饋漿非我諜?!?/p>
忘言
(1).謂心中領(lǐng)會其意,不須用言語來說明。語本《莊子·外物》:“言者所以在意,得意而忘言。” 三國 魏 曹植 《苦思行》:“中有耆年一隱士,鬚髮皆皓然,策杖從我游,教我要忘言?!?宋 陳師道 《次韻德麟植檜》:“蕭蕭孤竹君,忘言理相契?!?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就逮》:“莫笑忘言真有道,自慚搜句百無功。”
(2).指不借語言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誼?!稌x書·山濤傳》:“后遇 阮籍 ,便為竹林之交,著忘言之契?!?唐 韓愈 《祭薛中丞文》:“況某等忘言斯久,知我俱深。”
(3).忘其所言;不須言說。 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言事·抗疏中輟》:“二公皆名士正人,所言必不妄,但權(quán)奸已敗,即往事果真,亦當(dāng)忘言,此等追敘,似乎蛇足?!?/p>
王安石名句,歲晚懷古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