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曾鞏《落葉》:
秋雨與風(fēng)相噴薄,樹木可能無葉落。
瑯玕散漫不可收,野步滿船誰掃掠。
垂楊千樹舊所惜,顏色易衰由力弱。
空條尚舞不自休,物意豈能知索寞。
菊花雖開能幾許,新酒縱酸猶可酌。
朱顏久已拚銷減,豈有功名堪寫貌。
衣冠塵土欲更洗,其奈滿堤河水濁。
花開葉落須強(qiáng)醉,壯士豈憂常落魄。
注釋參考
自休
(1).猶自止。 三國 魏 曹丕 《典論·論文》:“ 武仲 以能屬文,為蘭臺令史,下筆不能自休。” 唐 劉禹錫 《天論》中:“今夫蒼蒼然者,一受其形於高大,而不能自還於卑??;一乘其氣於動用,而不能自休於俄頃。”
(2).謂自得其閑逸。 唐 元結(jié) 《喻瀼溪鄉(xiāng)舊游》詩:“貧窮老鄉(xiāng)里,自休還力耕?!?宋 曾鞏 《飲歸亭記》:“其幸而在乎無事之時,則得以自休守境,而填衛(wèi)百姓。” 明 陶宗儀 《輟耕錄·綠窗遺稿》:“晡時,觀經(jīng)史,或鳴琴自休。”
物意
(1).眾人的心意。《魏書·元暉傳》:“先皇移都,為百姓戀土,故發(fā)冬夏二居之詔,權(quán)寧物意耳?!?/p>
(2).景物的情態(tài)。 宋 歐陽修 《奉答圣俞歲日書事》詩:“年光向老速,物意逐時新?!?/p>
(3).造物的意向。 宋 梅堯臣 《八月十五日夜東軒》詩:“它夕豈不好,物意為之摧。”
(4).禮物與情意。 宋 蘇軾 《與滕達(dá)道書》:“物意兩重,何以克當(dāng)?!?/p>
豈能
豈能 (qǐnéng) 怎能;哪能 how can 我豈能反對?索寞
索寞 (suǒmò) 形容消沉,沒有生氣 depressed 今日見我顏色衰,意中索莫與先異。——《樂府詩集·鮑照·擬行路難》 寂寞蕭索 desolate 山上雜草叢生,異常索寞 索寞紅芳又一年,老郎空解惜春殘。——宋· 王禹偁《暮春》 也作“索莫”、“索漠”曾鞏名句,落葉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