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法本無住,流沙歸復(fù)來
出自唐代許渾《贈僧(一作趙嘏詩)》:
心法本無住,流沙歸復(fù)來。
錫隨山鳥動,經(jīng)附海船回。
洗足柳遮寺,坐禪花委苔。
唯將一童子,又欲上天臺。
注釋參考
法本
佛教語。猶法性。以“法性”為諸法之本,故名。 南朝 齊 王屮 《頭陀寺碑文》:“法本不然,今則無滅?!?明 徐渭 《翠鄉(xiāng)夢》第二折:“一花五葉總犯虛脾,百媚千嬌無非法本。”
無住
佛教語。實相之異名。謂法無自性,無所住著,隨緣而起。佛教稱“無住”為萬有之本。 唐 張說 《雜詩》之四:“悟滅心非盡,求虛見后生。應(yīng)將無住法,修到不成名?!?唐 謝勮 《游爛柯山》詩:“惟將無住理,轉(zhuǎn)與信人説。月影清江中,可觀不可得。”
流沙
流沙 (liúshā) 隨風(fēng)或水移動的沙 drift sand; quicksand歸復(fù)
(1).回歸;回還。《漢書·劉向傳》:“骨肉歸復(fù)於土,命也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二班》:“兩兒遣逆先生,尚未歸復(fù),必迷途矣?!?/p>
(2).歸服?!度龂尽侵尽O登傳》:“五年之外,十年之內(nèi),遠者歸復(fù),近者盡力。”《資治通鑒·唐宣宗大中十年》:“ 己厖歷 今為可汗,尚寓 安西 ,俟其歸復(fù)牙帳,當加冊命?!?/p>
許渾名句,贈僧(一作趙嘏詩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