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王志道《和半庵慶成詩韻》:
重屋祗承敬勿休,前星主鬯貳凝旒。
度筵九尺陳黃目,助祭諸王白頭人。
精意已知通烈祖,儀文元不減圜丘。
兩階屢舞苗民格,何況金穰歲有秋。
注釋參考
精意
(1).專心一意;誠(chéng)意?!秶?guó)語·周語上》:“精意以享,禋也;慈保庶民,親也?!?宋 范仲淹 《推委臣下論》:“圣帝明王,常精意於求賢?!?宋 陸游 《書憤》詩:“白首自知疏報(bào)國(guó),尚憑精意祝爐熏?!?/p>
(2).精深的意旨。 唐 韋應(yīng)物 《石鼓歌》:“一書遺此天地間,精意長(zhǎng)存世冥寞。” 宋 胡仔 《苕溪漁隱叢話前集·杜荀鶴》:“ 唐 之晚年,詩人無復(fù) 李 杜 豪放之格,然亦務(wù)以精意相高?!?清 方宗誠(chéng) 《<桐城文錄>序》:“然務(wù)為窮理盡性之學(xué),真知文之精意,而未嘗專用力,故簡(jiǎn)潔涵畜,不及 惜抱 。”
(3).猶精神。 宋 范仲淹 《睦州謝上表》:“喘息奔衝,精意牢落?!?清 劉大櫆 《再與左君書》:“ 堯 、 舜 、 禹 、 周 、 孔子 固在也,其精意流於上下,并日月,貫鬼神?!?/p>
知通
知州和通判的并稱。 宋 李綱 《乞正李宏擅殺馬友典刑奏狀》:“強(qiáng)取錢糧,凌逼知通,跋扈恣橫?!?宋 岳飛 《奏收復(fù)唐鄧州信陽軍差官狀》:“除已開具隨 郢州 襄陽 府知通職次姓名奏聞外,今契勘 唐 、 鄧州 信陽軍 知通籤判職次姓名下項(xiàng)。”
明智通達(dá)?!犊鬃蛹艺Z·五帝德》:“﹝ 舜 ﹞睿明知通,為天下帝?!币槐咀鳌?智通 ”。 漢 賈誼 《新書·數(shù)寧》:“及今,天下集於陛下,臣觀寬大知通,竊曰足以操亂業(yè),握危勢(shì),若今之賢也?!?/p>
烈祖
(1).指建立功業(yè)的祖先。古多稱開基創(chuàng)業(yè)的帝王?!稌ひ劣?xùn)》:“ 伊尹 乃明言烈祖之成德,以訓(xùn)于王?!?孔 傳:“ 湯 ,有功烈之祖,故稱焉。”《詩·小雅·賓之初筵》:“籥舞笙歌,樂既和奏。丞衎烈祖,以洽百禮?!薄缎绿茣づ殉紓魃稀だ顟压狻罚骸翱枷韧踔?,烈祖之訓(xùn),皆以刑佐德,俾人嚮方。” 清 和邦額 《夜譚隨錄·維揚(yáng)生》:“此二人者非不欲創(chuàng)業(yè)垂統(tǒng),為一朝烈祖,施后世而傳無窮也?!?/p>
(2).用于對(duì)遠(yuǎn)祖的美稱。 北周 庾信 《哀江南賦》:“余烈祖于 西晉 ,始流播於 東川 ?!?/p>
儀文
禮儀形式。 唐 張九齡 《請(qǐng)行郊禮疏》:“圣朝典則,盛世儀文,亦云咸備,可謂無遺矣。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十九:“燈燭輝煌,儀文璀璨,好不富貴!” 清 紀(jì)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灤陽消夏錄三》:“先生襟懷蕭散,僕亦倦於儀文,但得神交,何必定在形骸之內(nèi)耶!”中國(guó)近代史資料叢刊《辛亥革命·蔡專使元培代表布gao{1~1}全{1*1}國(guó)文》:“ 京 津 之輿論……大抵于 袁公 南行就職之舉,甚為輕視,或謂之儀文,或謂之少數(shù)人之意見?!?/p>
不減
不減 (bùjiǎn) 不次于,不少于 no less than 其英雄本色不減當(dāng)年圜丘
圜丘 (yuánqiū) 中國(guó)明、清兩代帝王每年冬至祭天的祭臺(tái),在北京天壇內(nèi)。為漢白玉石砌成的三層圓臺(tái)。四面有欄桿、臺(tái)階;外圍有兩道圍墻。其北有一座圓殿皇穹宇,是存放祭天用天神牌位的專用建筑?;蜀酚钔庥袌A形圍墻,南面有三座磚拱門,俗稱“回音壁” round mound王志道名句,和半庵慶成詩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