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元代王哲《驀山溪》:
玉堂三老。
唯識王三操。
復(fù)許辨三臺,更能潤、三田倚靠。
自然三耀,攢聚氣精神運(yùn)三車,依三教,永沒沈三道。
須通三玉。
方見三清好。
真性照三峰,陡免了、三焦做造。
休論三世,諸佛現(xiàn)前來,得三乘,游三昧,瑩瑩歸三島。
注釋參考
唯識
佛教語。謂一切事物皆為人的耳、目、口、鼻、身、意、神識、靈性等八識所變現(xiàn),沒有心外之物?!独銍?yán)經(jīng)》卷五:“我以諦觀十方唯識,識心圓明,入圓成實?!?魯迅 《兩地書·致許廣平六十》:“ 太虛 倒并不專講佛事,常論世俗事情,而作陪之教員們,偏好問他佛法,什么‘唯識’呀,‘涅槃’哪。”參閱《成唯識論》。
王哲名句,驀山溪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