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石介《贈李李堂》:
顓頊宅帝丘,放勛葬成陽。
有虞漁雷澤,三帝聲汪洋。
圣人遺風(fēng)烈,生民多材良。
吾宋八十年,賢杰近相望。
黃州號辭伯,兩朝志文章。
尚書實(shí)大臣,朝延畏雄剛。
堂堂高夫子,立言肩荀揚(yáng)。
凜凜李丞相,功來業(yè)蕭張。
三人名未泯。
相國方勝驤。
又生不世才,李常與李堂。
二子皆絕群,鳳凰摩蒼蒼。
一舉一萬里,志氣不可量。
新文各百首,寒金敲琳瑯。
古音抱淳澹,云和與空桑。
豪氣邁儔匹,驃褭與飛黃。
千里希一賢,四公乃同鄉(xiāng)。
二子復(fù)穎耀,士風(fēng)實(shí)深長。
遙知濮水上,千載流聲光。
注釋參考
尚書
尚書 (Shàngshū) 中國上古歷史文件的匯編?!吧小奔础吧稀?《尚書》意即上古之書。相傳由孔丘編選而成,傳本有些篇是后人追述補(bǔ)充進(jìn)去的,如《堯典》、《皋陶謨》、《禹貢》等。西漢初存二十八篇,用當(dāng)時(shí)通行文字書寫,即《今文尚書》。另有相傳漢武帝時(shí)在孔丘住屋壁中發(fā)現(xiàn)的《古文尚書》,已佚。東晉梅賾(一作梅頤、枚頤)又偽造《古文尚書》。后來《十三經(jīng)》中的通行本,即《今文尚書》與梅氏偽書的合編,宋人開始懷疑梅氏偽書,至清漸成定論。今文各篇內(nèi)容包含商周等代的一些重要史料,如《盤庚》反映商代奴隸社會的情況、《禹貢》記述戰(zhàn)國時(shí)黃河、長江兩流域的地理等 Shang Shu 尚書 (shàngshū) 中國古代官名。執(zhí)掌文書奏章。作為官名,始置于戰(zhàn)國時(shí),或稱“掌書”。秦為少府屬官,漢武帝提高皇權(quán),因尚書在皇帝左右辦事,地位逐漸重要。后各朝均有設(shè)置,清代相沿不改 a high official in ancient China 侍中、尚書、長史、參軍,此悉貞良死節(jié)之臣,愿陛下親之信之。——三國蜀· 諸葛亮《出師表》 上書乞骸骨,征拜尚書?!逗鬂h書·張衡傳》 明清兩代是政府各部的最高長官 minister (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) 兵部尚書大臣
大臣 (dàchén) 受國家元首或政府行政首腦委托管理一個(gè)部門的君主國家的高級官員 minister of a monarchy 趙王與大將軍 廉頗諸大臣謀?!妒酚洝ちH藺相如列傳》雄剛
雄勁剛強(qiáng)。 唐 韓愈 《上襄陽于相公書》:“閤下負(fù)超卓之奇材,蓄雄剛之俊德,渾然天成,無有畔岸?!?宋 蘇洵 《上田樞密書》:“ 孟 韓 之溫淳, 遷 固 之雄剛, 孫 吳 之簡切,投之所嚮,無不如意?!?清 徐恭士 《評侯方域<太子丹論>》:“ 大蘇 無多層折。 小蘇 層折,覺碎弱而少雄剛。”
石介名句,贈李李堂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