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元結《賊退示官吏》:
癸卯歲,西原賊入道州,焚燒殺掠,幾盡而去。
明年,賊又攻永破邵,不犯此州邊鄙而退。
豈力能制敵與?蓋蒙其傷憐而已。
諸使何為忍苦征斂,故作詩一篇以示官吏。
昔歲逢太平,山林二十年。
。
泉源在庭戶,洞壑當門前。
。
井稅有常期,日晏猶得眠。
。
忽然遭世變,數(shù)歲親戎旃。
。
今來典斯郡,山夷又紛然。
。
城小賊不屠,人貧傷可憐。
。
是以陷鄰境,此州獨見全。
。
使臣將王命,豈不如賊焉?。
今彼征斂者,迫之如火煎。
。
誰能絕人命,以作時世賢!。
思欲委符節(jié),引竿自刺船。
。
將家就魚麥,歸老江湖邊。
注釋參考
力能
猶能力。《后漢書·班超傳論》:“時政平則文德用,而武略之士無所奮其力能,故 漢 世有發(fā)憤張膽,爭膏身於夷狄以要功名,多矣。”《宋史·楊存中傳》:“ 存中 魁梧沉鷙,少警敏,誦書數(shù)百言,力能絶人?!?/p>
敵與
敵國和盟國。《管子·八觀》:“計敵與,量上意,察國本?!?/p>
傷憐
哀憐。 唐 元結 《<賊退示官吏>詩序》:“豈力能制敵歟?蓋蒙其傷憐而已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