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強至《橫溪回道中作》:
赤云蔽層霄,旱日作炎酷。
解帶蔭廣廈,膚汗發(fā)如沐。
世無廣寒宮,何地避蒸溽。
嗟嗟尚未已,里胥報甚速。
云有邑頑民,飲酒溢鼠腹。
半酣張空拳,中者致殞踣。
甲令著定憲,繼踵當(dāng)視覆。
驅(qū)車不敢緩,冒暑走山曲。
敝蓋無丈陰,托庇何跼促。
因思古賢宰,民鮮犯鞭撲。
子賤弗下堂,政務(wù)自清肅。
顧予今何人,為治乃不淑。
民既冒重辟,已亦苦匍匐。
胡不樹善治,泰然處華屋。
注釋參考
廣寒宮
傳說 唐玄宗 于八月望日游月中,見一大宮府,榜曰:“廣寒清虛之府”。見舊題 唐 柳宗元 《龍城錄·明皇夢游廣寒宮》。后因稱月中仙宮為“廣寒宮”。 唐 鮑溶 《宿水亭》詩:“夜深星月伴芙蓉,如在 廣寒宮 里宿?!薄缎瓦z事》前集:“若到 廣寒宮 ,須有一萬億。”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白于玉》:“童導(dǎo)入 廣寒宮 ,內(nèi)以水晶為階,行人如在鏡中?!?/p>
蒸溽
(1).悶熱而潮濕。 宋 陸游 《老學(xué)庵筆記》卷六:“今 成都 乃未嘗有梅雨,惟秋半積陰氣令蒸溽,與 吳 中梅雨時相類耳?!?明 宋濂 《題<棲云軒記>后》:“今年夏六月,客有授予 蘇太史 《棲云軒記》,記為本庵上士作,其狀 靈巖 之景,亦分明如畫,蒸溽為之頓消?!?/p>
(2).濕熱。中醫(yī)學(xué)上所指的一種病理現(xiàn)象?!端貑枴ちo(jì)大論》:“少陽所至,為火生,終為蒸溽?!?/p>
強至名句,橫溪回道中作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