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知天女散花難,束帛戈戈幾疋端
出自宋代吳潛《七八用喜雪韻四首》:
也知天女散花難,束帛戈戈幾疋端。
富貴何妨還白屋,繁華亦欲傲蒼官。
梁山操里聲愁聽,湘水圖中景喜看。
爭似寒爐煨芋者,身心何處不休胖。
注釋參考
天女散花
《維摩經·觀眾生品》:“時 維摩詰 室有一天女,見諸大人聞所説説法,便現(xiàn)其身,即以天華散諸菩薩、大弟子上,華至諸菩薩即皆墮落,至大弟子便著不墮。一切弟子神力去華,不能令去?!比A,同“ 花 ”。本以花是否著身驗證諸菩薩、聲聞的向道之心,聲聞結習未盡,花即著身。后多以“天女散花”形容拋灑東西或大雪紛飛的樣子。 唐 宋之問 《設齋嘆佛文》:“龍王獻水,噴車馬之埃塵;天女散花,綴山林之草樹?!?宋 陸游 《夜大雪歌》:“初疑天女下散花,復恐 麻姑 行擲米。”
成語解釋原為佛教故事:天女散花以試菩薩和聲聞弟子的道行,花至菩薩身上即落去,至弟子身上便不落。后多形容拋灑東西或大雪紛飛的樣子。天女散花出處《維摩經·觀眾生品》:“時維摩詰室有一天女,見諸大人聞所說說法,便現(xiàn)其身,即以天華散諸菩薩、大弟子上,華至諸菩薩即皆墮落,至大弟子便著不墮。一切弟子神力去華,不能令去?!笔褂美涮炫⒒?,綴山林之草樹。束帛
捆為一束的五匹帛。古代用為聘問、饋贈的禮物?!兑住べS》:“束帛戔戔?!薄吨芏Y·春官·大宗伯》“孤執(zhí)皮帛” 漢 鄭玄 注:“皮帛者,束帛而表以皮為之。” 賈公彥 疏:“束者十端,每端丈八尺,皆兩端合卷,總為五匹,故云束帛也。”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欽士》:“是以明主旅束帛於窮巷……而以致賢為首務,得士為重寳?!?唐 元稹 《陽城驛》詩:“何以持為聘?束帛藉琳球?!薄顿Y治通鑒·后晉齊王開運二年》:“今優(yōu)人一談一笑稱旨,往往賜束帛、萬錢、錦袍、銀帶,彼戰(zhàn)士見之,能不觖望?”
吳潛名句,七八用喜雪韻四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