激濁揚清,嫉惡好善
出自唐代 吳兢《貞觀政要·卷二·論任賢》:
摘自《貞觀政要·卷二·論任賢》
解釋:除去壞人.獎勵好人;憎恨壞事,好施善行。
原文摘要:
溫彥博、戴胄與珪同知國政,嘗因侍宴,太宗謂珪曰:“卿識鑒精通,尤善談論,自玄齡等,咸宜品藻。又可自量孰與諸子賢?!睂υ唬骸白巫畏顕獰o不為,臣不如玄齡。每以諫諍為心,恥君不及堯、舜,臣不如魏征。才兼文武,出將入相,臣不如李靖。敷奏詳明,出納惟允,臣不如溫彥博。處繁理劇,眾務必舉,臣不如戴胄。至于激濁揚清,嫉惡好善,臣于數子,亦有一日之長。”太宗深然其言,群公亦各以為盡己所懷,謂之確論。李靖,京兆三原人也。大業(yè)末,為馬邑郡丞。會高祖為太原留守,靖觀察高祖,知有四方之志,因自鎖上變,詣江都。至長安,道塞不能而止。高祖克京城,執(zhí)靖,將斬之,靖大呼曰:“公起義兵除暴{1-1}亂,不欲就大事,而以私怨斬壯士乎?”太宗亦加救靖
注釋參考
激濁揚清
語出《尸子·君治》:“水有四德……揚清激濁,蕩去滓穢,義也?!北局笡_去污水,浮起清水。后用以喻斥惡獎善。 三國 魏 劉劭 《人物志·利害》:“其功足以激濁揚清,師范僚友?!薄杜f唐書·王珪傳》:“至如激濁揚清,嫉惡好善,臣於數子,亦有一日之長?!薄痘ㄔ潞邸返谒牧兀骸敖袢罩?,必先激濁揚清,如醫(yī)治疾,扶正氣,始可御外邪?!?洪深 《抗戰(zhàn)十年來中國的戲劇運動與教育》:“平劇為舊時代產物,不少教忠勸孝,激濁揚清之作?!币嘧鳌?激揚清濁 ”。 北周 庾信 《溫湯碑》:“仁則滌蕩埃氛,義則激揚清濁?!币嗍∽鳌?激揚 ”、“ 激清 ”?!稌x書·康帝紀論》:“帝亦克儉于躬,庶能激揚流弊者也?!?唐 李白 《上留田行》:“高風緬邈,頽波激清?!?宋 范仲淹 《南京府學生朱從道名述》:“公之旨也,豈徒正爾之名,蓋將成爾之德,激清學校。” mao{1~1}澤{1*1}東 《沁園春·長沙》詞:“指點江山,激揚文字,糞土當年萬戶侯。”
成語解釋激:沖去;濁:臟水;清:清水。沖去污水,讓清水上來。比喻清除壞的,發(fā)揚好的。激濁揚清出處《尸子·君治》:“揚清激濁,蕩去滓穢,義也。”使用例句待制為官,盡忠報國,激濁揚清。嫉惡好善
嫉:憎恨;好:喜歡。憎恨壞人壞事,鼓勵好人好事。吳兢名句,貞觀政要·卷二·論任賢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3裝飾蛋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