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作金鰲莫驚惕,月澄清海漫如鉤
出自宋代李廌《和楊元忠主簿觀魚(yú)》:
輕瀾沔滿帶維舟,新雨群魚(yú)藻際浮。
既亦非知梁上樂(lè),敢嗟彼有釜中憂。
漢江水濁斑衣獺,楚岸煙深雪色鷗。
未作金鰲莫驚惕,月澄清海漫如鉤。
注釋參考
金鰲
亦作“ 金鰲 ”。 1.神話中海中金色巨龜。 唐 王建 《宮詞》之一:“ 蓬萊 正殿壓金鼇,紅日初生碧海濤?!?宋 柳永 《巫山一段云》詞:“幾回山腳弄云濤,彷彿見(jiàn)金鼇?!币徽f(shuō),巨鱉。見(jiàn)《楚辭·天問(wèn)》“鼇戴山抃,何以安之” 漢 王逸 注。
(2).比喻地位高貴者。 明 方孔炤 《蒼天》詩(shī):“ 萬(wàn)歲山 折蒼天崩,金鰲社鼠同一坑。”
(3).比喻臨水山丘。 宋 陸游 《平云亭》詩(shī):“滿榼芳醪何處傾?金鼇背上得同行。” 元 張可久 《湘妃怨·德清觀梅》曲:“一去 孤山 路,重來(lái) 何水曹 ,醉上金鼇。”《花月痕》第七回:“背踏金鰲,憶南都之石黛?!?/p>
(4).山名。在 浙江省 臨海市 東南一百二十里海中。 宋 建炎 四年 金 兵至, 高宗 泛海泊此。后 文天祥 隨少主航海,亦駐泊于此。 清 黃宗羲 《黃季真先生墓志銘》:“粵稽 建炎 ,狩于 金鰲 。”
驚惕
(1).驚懼。 晉 干寶 《搜神記》卷十一:“ 齊景公 渡於 江 沅 之河,黿銜左驂,沒(méi)之。眾皆驚惕?!?唐 蕭穎士 《答韋司業(yè)垂訪》詩(shī)之一:“高堂列眾賓,廣座鳴清絃。俯仰轉(zhuǎn)驚惕,徘徊獨(dú)憂煎。” 清 宣鼎 《夜雨秋燈錄續(xù)集·古泗州城》:“私以昨夜宿處詢舟子,約畧言之,云其中絶無(wú)人煙。心更驚惕,不知所云。”
(2).警惕。驚,通“ 警 ”。 唐 李白 《涇溪南藍(lán)山下寄何判官昌浩》詩(shī):“恨君阻歡游,使我自驚惕?!?明 唐順之 《閱視軍情首疏》:“臣受命驚惕,不敢自寧,星馳前往?!?清 紀(jì)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灤陽(yáng)消夏錄二》:“越十餘日,捕獲,夫婦之姦乃并敗,余兄弟甚快之。 姚安公 曰:‘……故遇此種事,當(dāng)生驚惕心,不可生歡喜心?!币槐咀鳌?警惕 ”。
澄清
澄清 (chéngqīng) 清亮;清澈 clear 池水碧綠澄清 顯示事實(shí)真相;消除混亂或模糊之處 clear up;clarify 金猴奮起千鈞棒,玉宇澄清萬(wàn)里埃?!猰ao{1~1}澤{1*1}東《七律·和郭沫若同志》 澄清 (dèngqīng) 雜質(zhì)沉淀下來(lái),液體變清 clarify;become clear 這小河沙石太多,需澄清后方可用來(lái)灌溉禾苗 另見(jiàn)海漫
緊接在護(hù)坦下游防止河床被沖刷的設(shè)施。 清 嚴(yán)如熤 《三省邊防備覽·策略》:“山既長(zhǎng),磚石之砌其上者漸次迸開(kāi),海漫裂縫,雨水浸入,無(wú)不坍塌?!?/p>
李廌名句,和楊元忠主簿觀魚(yú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