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印肅《頌十玄談塵異》:
濁者自濁清自清,一輪堅白不容塵。
鏡中妍丑誰分別,水月融光爭法身。
注釋參考
妍丑
美和丑。 唐 吳兢 《貞觀政要·公平》:“能以古之哲王,鑒於己之行事,則貌之妍丑宛然在目;事之善惡自得於心。” 清 惠周惕 《贈維揚顧書宣》詩:“人生眉眼不自見,愿以妍丑煩青銅。”
分別
分別 (fēnbié) 相互不同 difference 沒有什么分別 分別 (fēnbié) 離別 leave each other 分別了不到一年又見面了 辨別 distinguish 分別主次 樹下先有落葉,不能復(fù)分別,掃取數(shù)斗歸?!龂骸?邯鄲淳《笑林》 分別 (fēnbié) 各自;個別 separately 對他們應(yīng)該分別對待 分頭,各自,不共同,不一起 respectively 會長和秘書長分別接見了他水月
(1).水和月。 唐 劉禹錫 《洞庭秋月行》:“山城蒼蒼夜寂寂,水月逶迤繞城白?!?宋 楊萬里 《夜離零陵留二絕簡諸友》:“思?xì)w日日只空言,一棹今真水月間?!?/p>
(2).指明凈如水的月亮。 唐 鄭谷 《南康郡牧陸肱郎中辟許棠先輩為郡從事有寄贈》詩:“夜清僧伴宿,水月在松梢?!薄痘ㄔ潞邸返谑兀骸靶★嬇既谎?,謫居猶得住 蓬萊 。”
(3).水中月影。常形容明凈。 唐太宗 《大唐三藏圣教序》:“松風(fēng)水月,未足比其清華;仙露明珠,詎能方其朗潤!” 唐 李白 《贈宣州靈源寺仲濬公》詩:“觀心同水月,解領(lǐng)得明珠。”
融光
明亮的光。 唐 沉亞之 《湘中怨解》:“醉融光兮渺瀰,迷千里兮涵洇湄?!?宋 梅堯臣 《和謝希深會圣宮》:“日月融光盛,山河王氣增?!?/p>
法身
(1).佛教語。梵語意譯。謂證得清凈自性,成就一切功德之身?!胺ㄉ怼辈簧粶?,無形而隨處現(xiàn)形,也稱為佛身。各乘諸宗所說不一?!洞蟀隳噤〗?jīng)·如來性品》:“知如來法身,長存不變易?!?隋 慧遠(yuǎn) 《大乘義章》卷十八:“言法身者,解有兩義:一顯本法性以成其身,名為法身;二以一切諸功德法而成身,故名為法身。” 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記·劫比他國》:“嘗聞佛説,知諸法空,體諸法性,是則以慧眼觀法身也?!?湯用彤 《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》第二分第十一章:“法身者,圣人成道之神明耳?!?/p>
(2).指高僧之身。 唐 盧簡求 《杭州鹽官縣海昌院禪門大師塔碑》:“法身魁岸,相好莊嚴(yán),眉毛紺垂,顱骨圓聳?!?/p>
(3).舊指修煉得道之身。 明 張綸 《林泉隨筆》:“ 俞氏 則謂跨火不焦,入水不濡,道成之后,法身則然,豈可以血肉之軀投畀水火乎?”《西游補(bǔ)》第十六回:“ 行者 一時難忍,現(xiàn)出大鬧天宮三頭六臂法身,空中亂打?!?/p>
釋印肅名句,頌十玄談塵異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