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孫應(yīng)時《挽吳給事芾》:
早歲規(guī)模大,中年出處明。
兩朝高獻納,六郡凜威名。
雖作收身去,終余報國誠。
秣陵天下計,惆悵此時情。
注釋參考
收身
(1).指隱退。 唐 韓愈 《和仆射相公朝回見寄》:“放意機衡外,收身矢石間?!?宋 陸游 《閑詠》之五:“危途九折浩無津,晚幸收身作散人。” 清 顧炎武 《將遠行作》詩:“收身蓬艾中,所之若窮途?!?/p>
(2).縮著身體。 金 董解元 《西廂記諸宮調(diào)》卷四:“﹝ 張君瑞 ﹞曲匝了半餉,收身強起?!?/p>
報國
[dedicate oneself to the service of one's country] 為國家竭誠效力
精忠報國
詳細解釋為國家效力盡忠。 漢 馬融 《忠經(jīng)·報國》:“為人臣者官於君,先后光慶,皆君之德,不思報國,豈忠也哉!” 唐 陳子昂 《感遇》詩之三五:“感時思報國,拔劍起蒿萊?!?明 夏完淳 《六君詠·黃少?!罚骸巴?秦 雖不成,報國心已畢。” 徐遲 《牡丹》:“他( 李印光 )認為他看得很清楚,熱血沸騰的愛國之情雖不是沒有,殺敵報國卻不是時候。”
孫應(yīng)時名句,挽吳給事芾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4手機疑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