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南北朝何遜《哭吳興柳惲詩》:
南州擅荊梓。
上國稱羽儀。
伊人以載德。
李公傷在期。
遠(yuǎn)識內(nèi)無慍。
深衰外有規(guī)。
清文窮麗則。
弘論盡高奇。
多能誠所貴。
小善聊復(fù)為。
百步均射葉。
八體妙臨池。
曲悟同神解。
龜謀信有知。
入朝耿長劍。
出牧盛層麾。
納言信加首。
豐貂亦在移。
霞區(qū)兩借寇。
貪泉一舉巵。
翰飛矯未極。
朝露溘先危。
以茲舊館想。
況乃西日垂。
蔓草生車轍。
枯木臥崩坻。
樽酒誰為滿。
靈衣空自披。
眷言尋惠好。
慟哭悲路歧。
含毫徒有屬。
搦管竟無摛。
注釋參考
搦管
(1).握筆;執(zhí)筆為文。 南朝 梁簡文帝 《玄圃園講頌序》:“搦管摛章,既便娟錦縟;清談?wù)撧q,方參差玉照。” 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辨職》:“搦管操觚,歸其儀的?!?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彈絲》:“與 朝云 妹子同枝連氣,原為中表之親;搦管拈針,更結(jié)相知之雅。”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《辛亥革命·辛亥六鎮(zhèn)兵變紀(jì)實》:“今徒搦管以發(fā)其未竟之志事也,悲夫!”
(2).謂吹奏管樂器。 清 李漁 《閑情偶寄·聲容·習(xí)技》:“吹笙搦管之時,聲則可聽,而容不耐看?!?/p>
何遜名句,哭吳興柳惲詩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