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孔武仲《館中竹影》:
綠竹帶斜暉,猗猗有余態(tài)。
微風到簾櫳,舞影入圖繪。
更無余聲雜,直與妙意會。
掩卷罷吟哦,誰同此三昧。
注釋參考
余聲
(1).遺留下的聲響。《文選·陸機<于承明作與士龍>詩》:“佇眄要遐景,傾耳玩餘聲?!?劉良 注:“玩想其餘語之聲?!薄段倪x·沉約<冬節(jié)后至丞相第詣世子車中作>詩》:“高車塵未滅,珠履故餘聲?!?呂延濟 注:“餘聲者,思昔時之履步,若在耳故也。”
(2).未盡之聲。 宋 王安石 《九井》詩:“餘聲投林欲風雨,末勢卷土猶溪坑?!?/p>
(3).其他聲響。 唐 柳宗元 《夏晝偶作》詩:“日午獨覺無餘聲,山童隔竹敲茶臼。”
妙意
靈妙的意想,靈感。 明 高啟 《青丘子歌》:“妙意俄同鬼神會,佳景每與江山爭?!?/p>
深奧的意義。妙,通“ 眇 ”,深遠。《關(guān)尹子·九藥》:“非言非意在彼微言妙意之上?!?宋 蘇軾 《惠州李氏潛珍閣銘》:“悼此江之獨西,嘆妙意之不陳?!?/p>
孔武仲名句,館中竹影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