且趁江流正滑,好放蜻蛉,慢搖紙扇,重歌金縷
出自清代陳維崧《春日游平山堂即事》:
三月雷堂口,多少游絲浴鷺。
正瀲滟文縠初平,金溝種滿芳樹(shù)。
屏幕津樓斜蘸水,千秋春院閑吹絮。
喜夾衣初試,艇子一雙搖去。
陣陣鬢絲,層層簾影,齊向平山渡。
隔船紗、裊裊婷婷,影落綠波深處。
照菱花水面明妝,唱竹枝風(fēng)前詩(shī)句。
又東園、芍藥才紅,金鈴爭(zhēng)護(hù)。
蘭橈小攏,看繞徑裙花,漾塵微步。
漸鋪遍氍毹,玉筍飛觥,春纖拂素。
紅子低敲,青梅小摘,欄桿卻立頻回顧。
驀地見(jiàn)、玉鉤斜路。
傷心吊古,黯然偷注橫波,此處是,隋皇墓。
幾番惆悵,流水東風(fēng),往事渾無(wú)據(jù)。
且趁江流正滑,好放蜻蛉,慢搖紙扇,重歌金縷。
暝翠將沉,船頭欲轉(zhuǎn),茱萸灣子紅橋下,妒游童、寶馬將人覷。
可憐此際歸來(lái),兩岸榆錢,一天絲雨。
注釋參考
蜻蛉
(1).蜻蜓的別稱。一說(shuō)極似蜻蜓。惟前翅較短,不能遠(yuǎn)飛。 南朝 齊 謝朓 《贈(zèng)王主簿詩(shī)》之一:“蜻蛉草際飛,游蜂花上食?!?唐 蘇鶚 《蘇氏演義》卷下:“蜻蛉,一名青亭,一名胡蝶,色青而大者是也?!眳㈤?明 李時(shí)珍 《本草綱目·蟲(chóng)二·蜻蛉》。
(2).指一種小船。 清 陳維崧 《念奴嬌·臨津懷古》詞:“我買蜻蛉剛六尺,紅樹(shù)之中斜繫。”參見(jiàn)“ 蜻蜓舟 ”。
金縷
(1).指金縷衣。 三國(guó) 魏 曹丕 《營(yíng)壽陵詔》:“喪亂以來(lái), 漢 氏諸陵無(wú)不發(fā)掘,至乃燒取玉匣金縷。” 前蜀 韋莊 《清平樂(lè)》詞:“云解有情花解語(yǔ),窣地繡羅金縷。”
(2).指金絲。 唐 白居易 《秦中吟·議婚》:“紅樓富家女,金縷繡羅襦?!?清 陳維崧 《采桑子·為汪蛟門題畫(huà)冊(cè)》詞之四:“玉樹(shù)宮墻,金縷鞋幫,膽怯潛提出洞房?!?/p>
(3).金屬制成的穗狀物。 南朝 梁簡(jiǎn)文帝 《da{1*1}法頌》:“幢號(hào)摩尼,旛懸金縷?!?唐 溫庭筠 《定西番》詞:“雙鬢翠霞金縷,一枝春艷濃?!?華鍾彥 注:“金鏤,釵穗也。”
(4).曲調(diào)《金縷曲》、《金縷衣》的省稱。 唐 羅隱 《金陵思古》詩(shī):“綺筵《金縷》無(wú)消息,一陣征帆過(guò) 海門 。” 宋 張?jiān)?《賀新郎·送胡邦衡待制》詞:“舉大白,聽(tīng)《金縷》?!?明 唐寅 《題?!吩?shī):“娉婷紅粉歌《金縷》,歌與桃花柳絮聽(tīng)?!?清 李漁 《玉搔頭·呼嵩》:“常慮韶光同逝水,《金縷》一日歌千遍。”
(5).指柳條。 唐 戴叔倫 《長(zhǎng)亭柳》詩(shī):“雨搓金縷細(xì),煙褭翠絲柔?!?唐 溫庭筠 《楊柳枝》詞:“金縷毿毿碧瓦溝,六宮眉黛惹香愁?!?華鍾彥 注:“金縷,柳條也?!?明 無(wú)名氏 《鳴鳳記·夏公命將》:“紅杏飄香,柳含煙翠拖金縷。”
陳維崧名句,春日游平山堂即事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