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王阮《題東林一首》:
屏跡敷淺原,注目香爐峰。
飽閏送客溪,鼎新古梵宮。
緬懷結(jié)社人。
豈止避俗翁。
一念薰戒香,千年仰玄蹤。
蜂房始義熙,鳳歷當(dāng)元豐。
果有大士出,一與遺言同。
堂堂照覺師,赫赫襄敏公。
徹彼毗尼藏,揭我臨濟(jì)宗。
元曰立成佛,坡曰僧中龍。
少林來於西,雙林振以東。
冥數(shù)其理暗,野燒中宵紅。
天遣真道人,夜役眾鬼工。
幻出翚飛檐,化成雷吼鐘。
神運(yùn)儼若初,佛法豈有終。
余生慕真乘,愿力愧祖風(fēng)。
再窺拈花座,駭嘆折草功。
請(qǐng)續(xù)香山堂,老此平臺(tái)中。
白撫生池蓮,青友夾澗松。
永劫不出門,寂照涵虛空。
注釋參考
豈止
豈止 (qǐzhǐ) 何止;不僅 more than; not merely 豈止曝光,弄不好要追究刑事責(zé)任避俗
(1).避世隱居。 唐 楊憑 《千葉桃花》詩:“若教避俗 秦 人見,知向河源舊侶夸?!?元 盧摯 《淵明歸來圖》詩:“亡 秦 扶 漢 聲隆隆, 淵明 初非避俗翁。” 清 李漁 《聞過樓》第二回:“這一所住宅,也是個(gè)有趣的朋友起在這邊避俗的?!?/p>
(2).指出家。 清 李漁 《奈何天·伙醋》:“我和你避俗以來,光陰迅速,不覺已是一載有餘?!?/p>
(3).舍棄舊俗。參見“ 避俗趨新 ”。
王阮名句,題東林一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