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元朝張之翰《滿江紅五首》
古木寒藤,高岸底、蕭然舟宿。一夜雨、朔風吹浪,浪高于屋。夢覺蓬窗無共語,此時正自憐幽獨。道藍山老子送詩來,挑燈讀。辭與理,俱能足。從別后,情尤篤,想鬢毛如鶴,目睛如鶻。四海如公知已少,有心日日相追逐。恨濯纓亭遠水縈紆,山重復。
六月青州,何處是、此身堪著。都不似、素王宮里,倚云高閣。萬里風來無隔處,睡余常覺衣裳薄。把暑天如水畫如年,消磨卻。心地上,何軒豁。眼界外,猶廖廓。被野煙高鳥,勸予清酌。一片青山知客意,冷光堆滿欄干角。恨偃然、不肯入城來,難相約。
滿酌離杯,留不住、繡衣行客。還正是、登車攬轡,慨然時節(jié)。白簡才辭烏府去,紅塵旋被青山隔??垂肚T擁秋風,*陽陌。自不負,心如鐵。著甚語,堪為別。道太柔則廢,太剛則折。任外豈非經(jīng)濟手,得中便是澄清策。待功成、隨詔早歸來,從頭說。
山厭長江,流不盡、滔溜深碧。形勝地、以江為塹,以山為壁。兵府舊分城上下,人家新住城南北。說當年、天馬入川時,皆傳檄。市不易,居如昔。龍已去,攀何及。問人人能道,圣朝恩德。蕞爾南州成底事,宛然上將勞吾敵。看紅塵一騎捷書來,來春必。
眼底交游,十載被、江湖相隔。嘗記得、道庵人靜,縱談朝夕。紙上云煙隨散落,毫端風雨何休息。甚這回相見便蒼顏,都非昔。中年別,真堪惜。生辰會,誰曾必。看西風搖動,可人詞筆。天上桂華香近也,此杯再要和君吸。恨抗塵走俗太忙生,無間日。
以上張之翰作品《滿江紅》共5首
注釋參考
老子
老子 (Lǎozǐ) 中國春秋時思想家、道家學派創(chuàng)始人。一說老子即老聃,姓李名耳,字聃,楚國苦縣(今河南鹿邑東)人。曾為周“守藏室之史”(管藏書的史官),后隱退著《老子》一書。他把宇宙萬物的本體看做“道”,認為它是超越時空靜止不動的實體,是產生整個物質世界的總根源。他在觀察社會和自然變化時,又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,認為一切事物都存在于正反兩方面的對立之中,它們互相依存,互相轉化。政治上他主張“無為”,企圖緩和尖銳的社會矛盾,回到“小國寡民”的幻境之中。老子的思想在中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Laozi 老子 (lǎozi) 父親 father 老年男子的自稱。即老夫 I;me 老子不吃你這一套挑燈
撥動燈火,點燈。亦指在燈下。 唐 岑參 《邯鄲客舍歌》:“ 邯鄲 女兒夜沽酒,對客挑燈夸數(shù)錢?!?宋 秦觀 《次韻公闢聞角有感》:“秉燭何人猶把盞,挑燈有女正穿針。”《醒世恒言·三孝廉讓產立高名》:“那 許武 日則躬率童僕,耕田種圃,夜則挑燈讀書?!?秦牧 《藝海拾貝·鮮荔枝和干荔枝》:“如果我們在夜里挑燈閑談,是可以談它整個晚上的。”
張之翰名句,滿江紅五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