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無橫吹者,或有琵琶人
出自宋代李流謙《累年中秋無月今年凡數(shù)夕有之十五日尤佳》:
境濁常鮮愜,事難獲易欣。
皎月當(dāng)中秋,覘候每倦勤。
扁舟泊水岸,是夕無纖云。
冷侵碧琉璃,又如爛鎔銀。
十年五年無,千里萬里明。
對此欲不飲,恐觸蟾兔嗔。
尊空更重看,徐步長江濱。
大魚時(shí)撥剌,宿鷺聯(lián)拳驚。
可無橫吹者,或有琵琶人。
領(lǐng)覽此奇絕,但怕添愁新。
頗欲從冰娥,暫陪白玉輪。
載我到廣寒,一醉羅襪塵。
歸來閉閣臥,耿耿雞未晨。
顧瞻篷窗間,尚余半金盆。
注釋參考
橫吹
(1).樂器名。即橫笛。又名短簫。 唐 王維 《送宇文三赴河西充行軍司馬》詩:“橫吹雜繁笳,邊風(fēng)捲塞沙。” 宋 王安石 《和農(nóng)具詩十五首·牧笛》:“芊綿杳靄間,落日一橫吹?!?清 陳維崧 《菩薩蠻·江行》詞:“回首望臺城,依稀橫吹聲?!眳⒁姟?橫笛 ”。參閱《文獻(xiàn)通考·樂考十一》。
(2).樂府曲名,用于軍中?!哆|史·樂志》:“橫吹亦軍樂,與鼓吹分部而同用,皆屬鼓吹令。”參見“ 橫吹曲 ”。
(3).指演奏橫吹樂的樂隊(duì)?!赌鲜贰ぴo(hù)之傳》:“ 崇祖 聞 陳顯達(dá) 、 李安人 皆增給軍儀,乃啟求鼓吹橫吹?!?/p>
琵琶
琵琶 (pípa) 中國的一種四弦樂器,彈奏如吉他,其主要部分大如詩琴,頸部有琴柱12個(gè)以上,伸入主體部分的琵琶,是在西漢“裁箏筑”的基礎(chǔ)上逐步發(fā)展起來的。它從西漢試制,歷東漢、魏晉、至隋唐,基本定型。它在漢末魏初始獲“枇杷”名。魏晉時(shí),因“枇杷”二字音,改名“琵琶” pi-pa,a plucked string instrument with a fretted fingerboard李流謙名句,累年中秋無月今年凡數(shù)夕有之十五日尤佳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