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悼子卒,未葬,平公飲酒,師曠、李調(diào)侍,鼓鐘
出自先秦佚名《杜蕢揚(yáng)觶》:
知悼子卒,未葬,平公飲酒,師曠、李調(diào)侍,鼓鐘。
杜蕢自外來,聞鐘聲,曰:“安在?”曰:“在寢。
”杜蕢入寢,歷階而升,酌曰:“曠飲斯!”又酌曰:“調(diào)飲斯!”又酌,堂上北面坐飲之。
降趨而出。
平公呼而進(jìn)之,曰:“蕢!曩者爾心或開予,是以不與爾言。
爾飲曠,何也?”曰:“子卯不樂。
知悼子在堂,斯其為子卯也大矣!曠也,太師也。
不以詔,是以飲之也。
”“爾飲調(diào),何也?”曰:“調(diào)也,君之褻臣也。
為一飲一食忘君之疾,是以飲之也。
”“爾飲,何也?”曰:“蕢也,宰夫也,非刀匕是共,又敢與知防,是以飲之也。
”平公曰:“寡人亦有過焉,酌而飲寡人。
”杜蕢洗而揚(yáng)觶。
公謂侍者曰:“如我死,則必毋廢斯爵也!” 至于今,既畢獻(xiàn),斯揚(yáng)觶,謂之“杜舉”。
注釋參考
飲酒
(1).喝酒?!秶?guó)語·晉語一》:“﹝ 史蘇 ﹞飲酒出。” 唐 韓愈 《順宗實(shí)錄五》:“天下吏人,誥至后,出臨三日皆釋服,無禁婚嫁、祠祀、飲酒、食肉?!?魯迅 《而已集·魏晉風(fēng)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(guān)系》:“其時(shí) 司馬氏 已想篡位,而 阮籍 名聲很大,所以他講話就極難,只好多飲酒,少講話?!?/p>
(2).古代宴會(huì)時(shí)供食畢漱口的酒。《周禮·天官·酒人》:“共賓客之禮酒、飲酒而奉之?!?鄭玄 注:“飲酒,食之酒?!?賈公彥 疏:“謂食時(shí)有酒者,《曲禮》云:‘酒漿處右。’則此非獻(xiàn)酬酒,是酳口之酒也?!?孫詒讓 正義:“蓋食禮無獻(xiàn)酬,唯有酳口,故別謂之飲酒?!?/p>
師曠
春秋 晉國(guó) 樂師。善于辨音。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 師曠 之聰,不以六律,不能正五音。”參閱《左傳》、《國(guó)語》、《逸周書》、《莊子》、《呂氏春秋》等書。后以為聽覺超凡,善辨音律的偶像人物。 唐 楊炯 《渾天賦》:“螟何細(xì)兮, 師曠 清耳而不聞, 離朱 拭目而無見?!?/p>
鼓鐘
見“ 鼓鐘 ”。
亦作“ 鼓鐘 ”。1.敲鐘。《詩·小雅·鼓鍾》:“鼓鐘將將, 淮水 湯湯,憂心且傷。”
(2).鼓與鐘。《淮南子·本經(jīng)訓(xùn)》:“雷鳴之聲,可以鼓鐘寫也?!?唐 鮑溶 《聞國(guó)家將行封禪聊抒臣情》詩:“山知槱柞新煙火,臣望簫韶舊鼓鐘。” 宋 蘇軾 《大別方丈銘》:“我作銘詩,相其木魚,與其鼓鐘?!?/p>
(3).山名。《山海經(jīng)·中山經(jīng)》:“東三百里,曰 鼓鐘之山 , 帝臺(tái) 之所以觴百神也?!?郭璞 注:“舉觴燕會(huì),則於此山,因名為 鼓鐘 也?!?/p>
(4).古代掌管鼓鐘的官吏。 郭沫若 《奴隸制時(shí)代·駁<實(shí)庵字說>》:“又請(qǐng)看《大克鼎》吧,所錫的不是有‘史,小臣,霝,龠,鼓鐘’嗎?霝就是靈,也就是巫。龠是籥師。鼓鐘是司鼓鐘的官。因?yàn)檫@三者都和史與小臣并列,故知必是同類。這是金文上以‘巫史吏職’為錫品的例子?!?/p>
佚名名句,杜蕢揚(yáng)觶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