慣聽梨園歌管聲,不識旗槍與弓箭。
出自唐朝白居易《新豐折臂翁-戒邊功也》
新豐老翁八十八,頭鬢眉須皆似雪。玄孫扶向店前行,
左臂憑肩右臂折。問翁臂折來幾年,兼問致折何因緣。
翁云貫屬新豐縣,生逢圣代無征戰(zhàn)。慣聽梨園歌管聲,
不識旗槍與弓箭。無何天寶大征兵,戶有三丁點一丁。
點得驅(qū)將何處去,五月萬里云南行。聞道云南有瀘水,
椒花落時瘴煙起。大軍徒涉水如湯,未過十人二三死。
村南村北哭聲哀,兒別爺娘夫別妻。皆云前后征蠻者,
千萬人行無一回。是時翁年二十四,兵部牒中有名字。
夜深不敢使人知,偷將大石捶折臂。張弓簸旗俱不堪,
從茲始免征云南。骨碎筋傷非不苦,且圖揀退歸鄉(xiāng)土。
此臂折來六十年,一肢雖廢一身全。至今風雨陰寒夜,
直到天明痛不眠。痛不眠,終不悔,且喜老身今獨在。
不然當時瀘水頭,身死魂孤骨不收。應(yīng)作云南望鄉(xiāng)鬼,
萬人冢上哭呦呦。老人言,君聽取。
君不聞開元宰相宋開府,不賞邊功防黷武。
又不聞天寶宰相楊國忠,欲求恩幸立邊功。
邊功未立生人怨,請問新豐折臂翁。
注釋參考
梨園
梨園 (líyuán) 唐玄宗時教練伶人的處所。后世因稱戲班為梨園,又稱戲劇演員為梨園弟子 theatre 梨園子弟白發(fā)新,椒房阿監(jiān)青娥老?!拙右住堕L恨歌》 金陵梨園部也?!濉?侯方域《壯悔堂文集》 梨園以技鳴者。歌管
謂唱歌奏樂。 南朝 宋 鮑照 《送別王宣城》詩:“舉爵自惆悵,歌管為誰清?” 唐 李白 《自代內(nèi)贈》詩:“猶有舊歌管,凄清聞四鄰?!?宋 蘇軾 《春夜》詩:“歌管樓臺聲細細,鞦韆院落夜沉沉?!?/p>
不識
(1).不知道,不認識。《詩·大雅·皇矣》:“不識不知,順帝之則?!?鄭玄 箋:“其為人不識古,不知今,順天之法而行之者?!?唐 韓愈 《閔己賦》:“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,涉大水之漫漫。” 魯迅 《<集外集>序言》:“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,而且近乎不識羞?!?/p>
(2).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。指誤殺?!吨芏Y·秋官·司刺》:“壹宥曰不識?!?鄭玄 注:“識,審也。不審,若今仇讎當報甲,見乙,誠以為甲而殺之者。”
旗槍
亦作“ 旗鎗 ”。1.旗與槍。戰(zhàn)爭的工具。 唐 王建 《秋日送杜虔州》詩:“山樓添鼓角,村柵立旗槍?!庇髦竿L?!段饔斡洝返谒囊换兀骸?行者 釘在皮袋,又聽得他惡言惡語駡道:‘……有一日我?guī)熜执笳过R天無量法,滿山潑怪登時擒,解開皮袋放我出,筑你千鈀方趁心!’ 行者 聞言,暗笑道:‘這獃子雖然在這里面受悶氣,卻還不倒了旗鎗?!?/p>
(2).旗桿端。 元 關(guān)漢卿 《竇娥冤》第三折:“要丈二白練,掛在旗鎗上?!?元 關(guān)漢卿 《竇娥冤》第三折:“我不要半星熱血紅塵灑,都只在八尺旗鎗素練懸,等他四下里皆瞧見?!?/p>
(3).綠茶名。由帶頂芽的小葉制成。茶芽剛剛舒展成葉稱旗,尚未舒展稱槍,至二旗則老。參閱 宋 王得臣 《麈史》卷中。 宋 陸游 《效蜀煎茶戲作長句》:“午枕初回夢蝶牀,紅絲小磑破旗槍?!?清 蔣麟昌 《南鄉(xiāng)子》詞:“小鳳貯都籃,一盞旗槍雨后甘。”
見“ 旗槍 ”。
白居易名句,新豐折臂翁-戒邊功也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