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兩漢 戴圣《禮記·祭義》:
摘自《禮記·祭義》
解釋:如果孝子對父母有深深的愛戴,心中就必然充滿和順之氣;·心中充滿和順之氣,臉上就一定會表現(xiàn)為和顏悅色;臉上有和顏悅色,則整個人的態(tài)度必定委婉柔順。
原文摘要:
焉,盡其禮而不過失焉。進(jìn)退必敬,如親聽命,則或使之也。孝子之祭,可知也,其立之也敬以詘,其進(jìn)之也敬以愉,其薦之也敬以欲;退而立,如將受命;已徹而退,敬齊之色不絕于面。孝子之祭也,立而不詘,固也;進(jìn)而不愉,疏也;薦而不欲,不愛也;退立而不如受命,敖也;已徹而退,無敬齊之色,而忘本也。如是而祭,失之矣。孝子之有深愛者,必有和氣;有和氣者,必有愉色;有愉色者,必有婉容。孝子如執(zhí)玉,如奉盈,洞洞屬屬然,如弗勝,如將失之。嚴(yán)威儼恪,非所以事親也,成人之道也。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:貴有德,貴貴,貴老,敬長,慈幼。此五者,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。貴有德,何為也?為其近于道也。貴貴,為其近于君也。貴老,為其近于親也。敬長,為其近于兄也。慈幼,為其近于子也。是故至孝近乎王,至弟近
注釋參考
孝子
孝子 (xiàozǐ) 指對父母孝順的兒子 dutiful son 父母死后守孝的人 son in mourning和氣
和氣 (héqi) 和睦的感情 friendly feelings 別傷了和氣 和氣 (héqi) 態(tài)度平順溫和 gentle;kind;polite 待人和氣愉色
和悅的神色?!抖Y記·祭義》:“有愉色者必有婉容?!?葉圣陶 《窮愁》:“母聞之,枯顏色呈愉色,口喃喃宣佛號不止。”
婉容
(1).和順的儀容。《禮記·祭義》:“有愉色者,必有婉容。” 唐 韓愈 《與祠部陸員外書》:“其為人,溫良誠信,無邪佞詐妄之心,彊志而婉容,和平而有立。” 明 邵璨 《香囊記·起程》:“然此必待母親出來,婉容苦告則個。” 清 劉大櫆 《送黟令孫君改往鳳陽序》:“在訟庭則煦煦怡怡,遇交游則婉容卑辭,蓋皆以慈惠為質(zhì),而張弛之咸宜?!?/p>
(2).女官名?!端螘嫺濉ず箦摹?nèi)職》:“﹝ 大中祥符 ﹞六年,增置淑儀、淑容、順儀、順容、婉儀、婉容,在昭儀之上?!?/p>
戴圣名句,禮記·祭義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