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禱必應(yīng)感,如形影隨之
出自宋代王之道《和陳阜卿為湯與立壽次韻》:
我聞無量壽,世作天人師。
有禱必應(yīng)感,如形影隨之。
吾見盛德士,吏隱江之湄。
巖巖棟梁材,為桷豈所宜。
守道心自適,怡然見雙眉。
何當(dāng)日千里,整頓黃金羈。
嗟予拙無用,正坐千林姿。
荷兄獨青眼,少雪群兒欺。
蘭菊雖異芳,春秋莫予遺。
相逢一尊酒,駐馬聊共持。
偶觀香霧郁,彷佛初生時。
愿兄壽無量,登庸侍彤墀。
年年遇今日,酌酒共瑤卮。
注釋參考
應(yīng)感
(1).謂交相感應(yīng)。《禮記·樂記》:“夫民有血氣心知之性,而無哀樂喜怒之常,應(yīng)感起物而動,然后心術(shù)形焉?!?晉 陸機 《文賦》:“若夫應(yīng)感之會,通塞之紀,來不可遏,去不可止。” 明 高攀龍 《文學(xué)景耀唐公墓志銘》:“惟忠孝之氣直上清虛,如矢中的,於是始知古忠臣孝子與造化呼吸應(yīng)感者,殆以是也?!?/p>
(2).特指天人感應(yīng)。 北魏 張淵 《觀象賦》序:“尋其應(yīng)感之符,測乎冥通之?dāng)?shù),天人之際,可見明矣?!?/p>
形影
(1) [(of an object) form and shadow]∶物體和身影
形影不離
(2) [a person's sillouette]∶身體的影子
她的形影不時地出現(xiàn)在他的腦海中
詳細解釋(1).人的形體與影子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交際》:“若乃輕合而不重離,易厚而不難薄,始如形影,終為參辰?!?宋 趙彥衛(wèi) 《云麓漫鈔》卷十一:“余又於 左 氏二書參焉,若形影然,而世人往往攘臂於其間?!?清 沉復(fù) 《浮生六記·閨房記樂》:“自此耳鬢相磨,親同形影,愛戀之情有不可以言語形容者。”
(2).影蹤;跡象?!盾髯印ざY論》:“事死如事生,事亡如事存,狀乎無形影,然而成文?!?明 袁宏道 《致沉廣乘書》:“唯有一段沒證見的是非,無形影的風(fēng)波,青岑可浪,碧??蓧m,往往令人趨避不及,逃遁無地,難矣,難矣!” 老舍 《駱駝祥子》十九:“看著香火的跳動,他假裝在火苗上看見了一些什么形影,心中便禱告著?!?/p>
王之道名句,和陳阜卿為湯與立壽次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