誰料舟人為敵國,只應(yīng)山鳥怪儒衣
出自宋代陳著《薇山處過番石渡遭渡子無禮傷臂因韻二首》:
臥如龍奮亮當(dāng)貴,射可猿通廣欲飛。
誰料舟人為敵國,只應(yīng)山鳥怪儒衣。
注釋參考
誰料
豈料?!抖昴慷弥脂F(xiàn)狀》第十四回:“所以我只好送他幾吊錢的乾脩,由他住在關(guān)上。誰料他又會偷東西呢!” 魯迅 《吶喊·社戲》:“誰料照例,人都滿了,連立足也難。”
人為
人為 (rénwéi) 人造成 man-made;artificial 一種人為的裝飾品 人去干、做 do (make) by person 事在人為敵國
(1).敵對之國。《周禮·夏官·環(huán)人》:“訟敵國,揚軍旅?!薄稘h書·蒯通傳》:“語曰:‘野禽殫,走犬亨;敵國破,謀臣亡?!薄队駤衫妗返谌兀骸肮湃擞醒裕簲硣礈?,何以家為!” 郭沫若 《女神·湘累》:“他終竟被敵國拐騙了去了?!?/p>
(2).地位或勢力相等的國家。《管子·霸言》:“合小以攻大,敵國之形也?!薄秶Z·周語中》:“敵國賓至,關(guān)尹以告,行理以節(jié)逆之。” 韋昭 注:“敵國,位敵也?!?唐 柳宗元 《非國語下·左史倚相》:“非可以夸於敵國?!薄独m(xù)資治通鑒·宋仁宗慶歷二年》:“‘獻(xiàn)’乃下奉上之辭,非可施於敵國。 南朝 為兄,豈有兄獻(xiàn)於弟邪?”
(3).相當(dāng)于一國;可以和國家相匹敵。 宋 樓鑰 《陳順之靈璧石硯山》詩:“ 陳侯 之富可敵國,會有寶光驚四塞。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十三:“ 殷氏 縱有撲天的本事,敵國的家私,也沒門路可通?!?/p>
(4).猶仇敵?!赌淆R書·王敬則陳顯達(dá)傳論》:“干戈既用,誠淪犯上之跡,敵國起於同舟,況又疏於此者也?”
儒衣
(1).猶儒服。《后漢書·儒林傳論》:“其服儒衣,稱先王,游庠序,聚橫塾者,蓋布之於邦域矣。” 唐 杜甫 《送楊六判官使西蕃》詩:“儒衣山鳥怪, 漢 節(jié)野童看?!?/p>
(2).指穿儒服。 清 王韜 《淞濱瑣話·盧雙月》:“兒明作丈夫裝,出與當(dāng)世儒衣儒冠者流周旋晉接?!?/p>
(3).借指儒生。 唐 皇甫曾 《送裴秀才貢舉》詩:“儒衣羞此別,去抵 漢 公卿?!?/p>
陳著名句,薇山處過番石渡遭渡子無禮傷臂因韻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