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易士達(dá)《育王塔》:
誰向鄞江立法門,育王鐘鼓振朝昏。
閻浮八萬四千塔,應(yīng)合相推此塔尊。
注釋參考
閻浮
(1).亦作“ 閻扶 ”。梵語的音譯,大樹名。《長(zhǎng)阿含經(jīng)》:“ 閻浮提 ,有大樹王,名曰閻浮,圍七由旬,高百由旬?!?唐 段成式 《酉陽雜俎·天咫》:“ 釋氏 書言, 須彌山 南面有閻扶樹?!?/p>
(2). 閻浮提 的省稱。 南朝 梁 沉約 《內(nèi)典序》:“圣跡彪炳,日煥於閻?。簧窆怅戨x,星繁於凈剎?!?明 張居正 《敕建慈壽寺碑文》:“要使苦海諸有,悉度無漏之舟,閻浮眾生,咸證菩提之果。” 清 華偉生 《開國(guó)奇冤·夢(mèng)警》:“人聲寂,犬吠尨, 閻浮 鼾睡夢(mèng)初長(zhǎng)?!?/p>
八萬四千
本為佛教表示事物眾多的數(shù)字,后用以形容極多。《法華經(jīng)·寶塔品》:“若持八萬四千法藏,十二部經(jīng),為人演説。” 宋 陸游 《醉歌》:“八萬四千顛倒想,與君同付醉眠中。” 元 武漢臣 《玉壺春》第二折:“做子弟的,須要九流三教皆通,八萬四千傍門盡曉?!?清 魏源 《天臺(tái)石梁雨后觀瀑歌》:“惟有 天臺(tái) 之瀑不奇在瀑奇石梁,如人側(cè)臥一肱張。力能撐開八萬四千丈,放出青霄九道銀河霜?!?/p>
應(yīng)合
應(yīng)當(dāng);該當(dāng)。 唐 杜甫 《傷春》詩之一:“ 蓬萊 足云氣,應(yīng)合總從龍?!薄对湔隆舨克摹し蜃约奁蕖罚骸?張世榮 原要買休錢,應(yīng)合沒官?!?/p>
應(yīng)和配合;應(yīng)和。 老舍 《駱駝祥子》二:“ 祥子 的一扭腰、一蹲腿,或一直脊背,它都就馬上應(yīng)合著,給 祥子 以最順心的幫助。” 郭沫若 《洪波曲》第十六章五:“兩位演員的了解力都很不錯(cuò),一反一正,一內(nèi)一外,收到了應(yīng)合之妙?!?魏巍 《東方》第四部第八章:“她們用同樣艱苦的腳步配合著前線上的步伐,用自己忠貞的心應(yīng)合著丈夫的殺聲!”
相推
(1).互相推移?!兑住だM辭下》:“日往則月來,月往則日來,日月相推而明生焉;寒往則暑來,暑往則寒來,寒暑相推而歲成焉?!?清 侯方域 《姑射何高》詩:“春秋自運(yùn),日月相推,於古圣賢,而為土灰?!?/p>
(2).彼此推背而行。極言擁擠?!肚f子·在宥》:“今世殊死者相枕也,桁楊者相推也,刑戮者相望也?!?/p>
(3).互相推讓。《南齊書·王奐傳》:“ 晏 位遇已重,與 奐 不能相推?!?/p>
易士達(dá)名句,育王塔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