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徐凝《楊叛兒》:
哀怨楊叛兒,駘蕩郎知否。
香死博山爐,煙生白門柳。
注釋參考
哀怨
哀怨 (āiyuàn) 悲傷埋怨 plaintive楊叛兒
樂府西曲歌名。本為童謠。相傳 南朝 齊隆昌 時,女巫之子 楊旻 隨母入內(nèi)宮,長大后,為 何后 所寵。當(dāng)時童謠云:“ 楊婆兒 ,共戲來。”訛傳為“楊伴兒”、“楊叛兒”,并演變而為西曲歌的樂曲之一。 南朝 梁武帝 《楊叛兒》詩:“桃花初發(fā)紅,芳草尚抽緑。南音多有會,偏重《叛兒》曲。” 唐 李白 《楊叛兒》詩:“君歌《楊叛兒》,妾勸 新豐 酒?!眳㈤啞稑犯娂肪硭木?。
駘蕩
駘蕩 (dàidàng) 放蕩 unconventional;unrestrained 惜乎惠施之才,駘蕩而不得,逐萬物而不反?!肚f子·天下》 使人舒暢的(多用來形容春天的景物) entirely free from worry;pleasant 安翔駘蕩,以容闡緩?!R融《長笛賦》 春風(fēng)駘蕩徐凝名句,楊叛兒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