鏘洋鳴玉佩,灼爍耀金蟬
出自唐代魏征《奉和正日臨朝應(yīng)詔》:
百靈侍軒后,萬國會涂山。
豈如今睿哲,邁古獨光前。
聲教溢四海,朝宗引百川。
鏘洋鳴玉佩,灼爍耀金蟬。
淑景輝雕輦,高旌揚翠煙。
庭實超王會,廣樂盛鈞天。
既欣東日戶,復(fù)詠南風篇。
愿奉光華慶,從斯億萬年。
注釋參考
鏘洋
亦作“ 鏘羊 ”。1.德音,美好的名聲。《文選·王儉<褚淵碑文>》:“怊悵餘徽,鏘洋遺烈?!?劉良 注:“鏘洋,德音也。” 王闿運 《常公神道碑》:“鏘洋遺烈,悽愴圖徽?!?/p>
(2).金玉碰擊發(fā)聲。 唐 魏徵 《奉和正日臨朝應(yīng)詔》:“鏘洋鳴玉佩,灼爍耀金蟬。” 宋 王禹偁 《繳連壽寧節(jié)功德疏表》:“鐘梵鏘洋于四水,香花煥耀于六街?!?/p>
(3).泛指發(fā)出美好的樂聲。 唐 薛元超 《奉和同太子監(jiān)守違戀》:“欲應(yīng)重輪曲,鏘洋韻《九韶》?!?/p>
(4).喻指文辭華麗,韻律優(yōu)美。 金一 《文學(xué)上之美術(shù)觀》:“質(zhì)實者忌其野,鏘洋者防其淫。”
(5).廣大、盛多貌。 唐 黃滔 《御試良弓獻問賦》:“今吾皇播聲教以鏘洋,濬恩波而浩汗?!?清 龔自珍 《阮尚書年譜第一序》:“海內(nèi)之士,懷觚握槧之倫,介景者鏘羊,祝延者漎萃。”
鳴玉
(1).古人在腰間佩帶玉飾,行走時使之相擊發(fā)聲?!秶Z·楚語下》:“ 王孫圉 聘於 晉 , 定公 饗之。 趙簡子 鳴玉以相。” 韋昭 注:“鳴玉,鳴其佩玉以相禮也?!?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章表》:“天子垂珠以聽,諸侯鳴玉以朝?!?宋 黃庭堅 《次韻韓川奉祠西太一宮》之三:“紫府侍臣鳴玉,霜臺御史生風。”
(2).佩玉。 漢 賈誼 《新書·容經(jīng)》:“古者圣居有法則,動有文章,位執(zhí)戒輔,鳴玉以行。鳴玉者,佩玉也?!薄段倪x·潘岳<西征賦>》:“飛翠緌,施鳴玉,以出入禁門者眾矣?!?李善 注:“《禮記》曰:‘君子行則鳴佩玉?!?宋 司馬光 《致政王侍郎挽歌》之二:“清朝解鳴玉,舊里掛安車。”
(3).比喻出仕在朝。 唐 杜甫 《牽牛織女》詩:“膳夫翊堂殿,鳴玉凄房櫳?!?仇兆鰲 注:“《嵇康傳》:鳴玉殿省。” 宋 楊億 《受詔修書述懷感事三十韻》:“撫己慚鳴玉,歸田憶荷鋤?!?明 何景明 《塘上行》:“房櫳凄鳴玉,紈素誰為收。”
(4).古琴名。 宋 周密 《志雅堂雜抄·諸玩》:“ 高彥敬 二琴,其一, 大中 年 張鉞 斲,后無名。其一, 咸通 中 金儒 製,此琴絶佳,名鳴玉,后題‘金儒鳴玉’四字。云是白玉軫足,絶奇?!?/p>
(5).指風鈴。用碎玉片組成。風吹相擊發(fā)聲,即知有風。古稱占風鐸。 明 劉基 《驀山溪·詠檐鐸》詞:“夜闌人靜,鳴玉傳聲小?!?/p>
灼爍
亦作“ 灼爚 ”。鮮明貌;光彩貌?!豆盼脑贰に斡瘢嘉栀x>》:“珠翠灼爍而照曜兮,華袿飛髾而雜纖羅?!?章樵 注:“灼爍,鮮明貌?!?漢 蔡邕 《彈棋賦》:“榮華灼爍,蕚不韡韡?!?三國 魏 嵇康 《琴賦》:“華容灼爚,發(fā)采揚明,何其麗也!” 唐 韋應(yīng)物 《冰賦》:“金石灼爍,玄泉潛沸?!?明 夏完淳 《北風行》:“錦袍灼爍君王語,麥飯凄涼帝子顏?!?/p>
金蟬
(1). 漢 侍中、中常侍冠飾。金取堅剛,蟬取居高飲潔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蕭讓劍履殊禮表》:“金蟬緑綬,未能藹其采?!薄侗笔贰の喝纬峭踉苽鳌罚骸?高祖 、 世宗 皆有女侍中官,未見綴金蟬於象珥,極鼲貂於鬢髮?!?宋 張孝祥 《鷓鴣天·贈錢橫州子山》詞:“居玉鉉,擁金蟬?!眳㈤啞逗鬂h書·輿服志下》。
(2).古代婦女所用金色蟬形的貼面飾物。 唐 李賀 《屏風曲》:“團迴六曲抱膏蘭,將鬟鏡上擲金蟬。” 前蜀 薛昭蘊 《小重山》詞:“金蟬墜,鸞鏡掩休妝?!?/p>
(3).蟬的美稱。 明 無名氏 《贈書記·男妝避選》:“衣妝改換,脫殼效金蟬?!?/p>
魏征名句,奉和正日臨朝應(yīng)詔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咖啡升級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