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曹彥約《薛端明挽章三首》:
客本何為者,逢公幕府開。
兵間雖有志,度外本非才。
流不音何在,高風(fēng)首屢回。
只今巖石望,寧忍泰山頹。
注釋參考
有志
有志向;有志氣?!抖Y記·禮運(yùn)》:“ 孔子 曰:‘大道之行也,與三代之英, 丘 未之逮也,而有志焉。’” 漢 王粲 《詠史》:“人生各有志,終不為此移?!?唐 韓愈 《送區(qū)冊序》:“﹝ 區(qū)冊 ﹞入吾室,聞詩書仁義之説,欣然喜,若有志於其間也。” 孫中山 《勸告北軍將士宣言書》:“ 民國 新成,時方多事,執(zhí)干戈以衛(wèi)社稷,正有志者建功樹業(yè)之時?!?/p>
度外
(1) [outside one's consideration]∶思慮之外
而死固付之度外矣。——宋· 文天祥《指南錄·后序》
(2) [outside statute]∶法度之外
詳細(xì)解釋(1).心意計慮之外。置度外,猶言不介意?!稏|觀漢記·光武帝紀(jì)》:“天下悉定,惟獨 公孫述 隗囂 未平。帝曰:‘取此兩子置度外?!?宋 羅大經(jīng) 《鶴林玉露》卷八:“大軍一動,萬命所懸,乃可置於度外乎?”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賈奉雉》:“汝既來,須將此身并置度外,始得?!?/p>
(2).法度之外。指不按常法或不遵常禮?!度龂尽の褐尽罡穫鳌罚骸?曹公 有雄才遠(yuǎn)略,決機(jī)無疑,法一而兵精,能用度外之人,所任各盡其力,必能濟(jì)大事者也。” 南朝 梁 任昉 《齊竟陵文宣王行狀》:“贈以古人之服,弘以度外之禮。”《南史·謝朏傳》:“ 武帝 請誅 胐 。 高帝 曰:‘殺之則成其名,正應(yīng)容之度外。’” 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刑部·嶺南論囚》:“ 殷石汀 以司馬督兩 廣 ,專征伐,為首揆 高新鄭 相知,以故得度外行事如此?!?/p>
非才
(1).無能,不才。指才不堪任。 晉 干寶 《晉紀(jì)總論》:“樹立失權(quán),託付非才,四維不張,而茍且之政多也?!?唐 張鷟 《朝野僉載》卷六:“司刑司直 陳希閔 以非才任官,庶事凝滯。”
(2).用為自謙之辭。 唐 岑參 《佐郡思舊游》詩:“同類皆先達(dá),非才獨后時?!?宋 歐陽修 《瀧岡阡表》:“又八年, 修 以非才,入副樞密,遂參政事?!?/p>
曹彥約名句,薛端明挽章三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