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清代釋音可《鳴弦泉》:
石上懸琴琴醉寒,五更三點是誰彈? 清音流出相思淚,月照風吹竟不干。
注釋參考
懸琴
春秋 魏 師經(jīng) 鼓琴, 魏文侯 起舞,賦曰:“使我言而無見違。” 師經(jīng) 援琴而撞 文侯 , 文侯 欲烹之, 師經(jīng) 曰:“昔 堯 舜 之為君也,惟恐言而人不違。 桀 紂 之為君也,惟恐言而人違之。吾撞 桀 紂 ,非撞吾君也?!?文侯 悟,懸琴于城門以為鑒戒。見 漢 劉向 《說苑·君道》。后以“懸琴”為旌表忠直之典。
五更
五更 (wǔgēng) 舊時把一夜分為五更,即一更、二更、三更、四更、五更 the five periods of the night 指第五更 before dawn;the fifth watch just before dawn 夜夜達五更?!队衽_新詠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 起五更,睡半夜三點
(1).舊時以更計時,一夜五更,每更分三點。 唐 杜甫 《至日遣興寄北省舊閣老兩院故人》詩之一:“去歲茲辰捧御牀,五更三點入鵷行。” 唐 李商隱 《夜半》詩:“三更三點萬家眠,露欲為霜月墮煙?!薄对贰け舅摹罚骸捌湟菇ǎ桓c,鐘聲絶,禁人行;五更三點,鐘聲動,聽人行。”
(2).指古 印度 婆羅謎字體表示i-(kara)的字母。原寫作不縱不橫的三個點,后在吐火羅語中作三個“c”字形,故稱“三點”。佛教借此三點不縱不橫的三角關(guān)系,以喻教義。一般指《涅槃經(jīng)》所說的“三德”:法身德、般若德和解脫德。天臺宗亦因以指空、假、中?!抖鼗妥兾募そ的ё兾摹罚骸皶c於真原,凈六塵於人境?!?前蜀 貫休 《聞大愿和尚順世》詩之三:“若游三點外,爭把七賢平?!?清 龔自珍 《釋二門三點同異》:“二門三點,有二種釋。先釋二門,止、觀是。乃釋三點,空、假、中是?!?/p>
釋音可名句,鳴弦泉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