已自無恩及南楚,那能有福散東閩
出自宋代高斯得《庸齋再賦予亦再和》:
苕濱衰白一羈人,五玷皇華遣使臣。
已自無恩及南楚,那能有福散東閩。
預(yù)憂刺史聲名減,不稱君侯佳句新。
踏遍山川成底事,從令沮溺笑知津。
注釋參考
南楚
古地區(qū)名。 春秋 戰(zhàn)國 時(shí), 楚國 在中原南面,后世稱 南楚 ,為三 楚 之一。北起 淮 漢 ,南至 江南 ,約包括今 安徽 中部、西南部, 河南 東南部, 湖南 、 湖北 東部及 江西 等地區(qū)。 戰(zhàn)國 楚 宋玉 《登徒子好色賦序》:“且夫 南楚 窮巷之妾,焉足為大王言乎?”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:“ 衡山 、 九江 、 江南 、 豫章 、 長沙 ,是 南楚 也,其俗大類 西楚 。” 三國 魏 曹植 《王仲宣誄》:“我公奮鉞,耀威 南楚 , 荊 人或違,陳戎講武?!?/p>
那能
方言。怎么樣。
出處:章炳麟 《新方言·釋詞》:“凡諸形狀皆謂之態(tài),亦謂之能; 蘇州 問何如曰那能,那即若字,能即態(tài)字,猶通語言曾(俗作怎)么樣矣?!?
例句:殷夫 《監(jiān)房的一夜》:“ 小王 說:‘老和尚后來那能了呢?’說著笑了。”
高斯得名句,庸齋再賦予亦再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