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道樞《頌古三十九首》:
鐘鼓聲聲已喚齋,堂前作舞老公家。
雖然一缽充饑困,不覺牙生滿口沙。
注釋參考
雖然
雖然 (suīrán) ——用在上半句,下半句多用“但是”、“可是”、“卻”等與它呼應,表示承認前邊的為事,但后邊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even if though; although 李大伯雖然年過六十,勞動勁頭卻比得上年輕的小伙子 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,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。——魯迅《故鄉(xiāng)》 雖然如此,雖是這樣;即使這樣 even so 善哉。雖然,公輸盤為我為云梯,必取宋?!赌印す敗?雖然,受地于先王,愿終守之,弗敢易!——《戰(zhàn)國策·魏策》充饑
[allay one's hunger] 吃東西解餓
他帶了幾個燒餅,預備在路上充饑
詳細解釋亦作“ 充饑 ”。進食解饑。 唐 長孫佐輔 《隴西行》:“射雁旋充飢,斧冰還止渴?!?元 李壽卿 《伍員chui{1*1}簫》第一折:“你將此飯與俺暫且充饑?!薄毒劳ㄑ浴し饿q兒雙鏡重圓》:“就是飯,也不過是粗糲之物,又怕眾人搶奪,交了足錢,方纔取出來與你充饑?!?魏巍 《東方》第四部第六章:“﹝大媽﹞想買點東西充饑,身上又沒有帶錢?!?/p>
見“ 充飢 ”。
不覺
不覺 (bùjué) be unable to find 沒有發(fā)覺,沒有感覺到 一路景物極佳,也就不覺路途遙遠 想不到,無意之間 天天作詩著文,天長日久不覺已是著述頗豐 不禁,不由得 cannot help 他們兩雙眼好像無意中碰在一起時,兩個都不覺紅了臉?!獡P沫《青春之歌》牙生
即 伯牙 。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傷逝》:“ 匠石 廢斤於 郢 人, 牙生 輟弦於 鐘子 。”參見“ 伯牙 ”。
滿口
滿口 (mǎnkǒu) 滿嘴,整個口腔 mouthful 滿口是血 指說話的口音純正或指內(nèi)容完全是 pure 滿口謊言 無保留地表示口氣堅決 unreservedly 滿口答應釋道樞名句,頌古三十九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