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腳如麻坐到明,雨樓聽盡五更聲
出自宋代方回《次韻君澤夜坐示子侄三首》:
兩腳如麻坐到明,雨樓聽盡五更聲。
無人共唱尋尋覓,有子聊教仄仄平。
凌室不能藏臘凍,稼場或至誤秋成。
誰知憂世書生意,惟愿天階正玉衡。
注釋參考
如麻
(1).形容雜亂。 南朝 梁 丘遲 《答徐侍中為人贈婦》詩:“糟糠且棄置,蓬首亂如麻?!比纾盒膩y如麻。
(2).形容密集、多。 唐 杜甫 《茅屋為秋風(fēng)所破歌》:“牀頭屋漏無乾處,雨腳如麻未斷絶。” 元 陳樵 《山水》詩:“青山如髻樹如麻,茅屋青簾認(rèn)酒家?!薄缎咽篮阊浴に鍩垡萦握僮l》:“玉樹歌殘舞袖斜, 景陽宮 里事如麻?!?/p>
五更
五更 (wǔgēng) 舊時把一夜分為五更,即一更、二更、三更、四更、五更 the five periods of the night 指第五更 before dawn;the fifth watch just before dawn 夜夜達(dá)五更?!队衽_新詠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 起五更,睡半夜方回名句,次韻君澤夜坐示子侄三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