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胡融《雙闕》:
朝游雙闕下,遂登雙闕上。
峻壁束清溪,石扇闔奔嶂。
旁通風(fēng)云氣,下蓄關(guān)鍵狀。
高踰劍閣竦,狹過彭門壯。
我行季秋月,霜飆掃霾瘴。
崖枯水還壑,巴峽失清漲。
矯步凌丹梯,陟嶮神愈王。
作書遺家人,咋指悔狂妄。
注釋參考
枯水
枯水 (kūshuǐ) 河道流量最小,水位最低的情況 low water 枯水季節(jié)巴峽
指 巴縣 以東江面的 石洞峽 、 銅鑼?shí){ 、 明月峽 ,即《華陽國志·巴志》所稱的 巴郡 三峽。 唐 杜甫 《聞官軍收河南河北》詩:“即從 巴峽 穿 巫峽 ,便下 襄陽 向 洛陽 ?!?/p>
清漲
(1).清澈的大水。 宋 范成大 《湘口夜泊》詩:“坡陀狠石蹲清漲,澹蕩光風(fēng)浮白芷?!?/p>
(2).無雨而水自盈。 明 宋濂 《贛州圣濟(jì)廟碑》:“每當(dāng)長夏,水易涸,隱起若岡阜,舟楫不通……﹝ 趙抃 ﹞亟徼靈於廟,水清漲者八尺。清漲,俗謂無雨而水自盈也。”
胡融名句,雙闕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