遠(yuǎn)出清漢上,隱然一堤長
出自宋代曾鞏《題張伯常漢上茅堂》:
遠(yuǎn)出清漢上,隱然一堤長。
槐柳若云布,連陰入虛堂。
架險注鳴留,分畦殖群芳。
豈惟富桑柘,蓋亦余囷倉。
主人事幽屏,不愿尚書郎。
即此徇高志,風(fēng)騷恣徜徉。
強(qiáng)起迫義重,還歸直明光。
清風(fēng)凜然在,素壁盈文章。
故棲勿回眄,黃鵠本高翔。
注釋參考
清漢
(1).天河。 晉 陸機(jī) 《擬迢迢牽牛星》詩:“昭昭清漢暉,粲粲光天步。” 明 張居正 《泊漢江望黃鶴樓》詩:“九秋槎影橫清漢,一笛梅花落遠(yuǎn)天。”
(2).霄漢;天空。 南朝 梁 沉約 《高松賦》:“既梢云於清漢,亦倒景於華池?!?唐 李商隱 《安平公詩》:“仰看樓殿撮清漢,坐視世界如 恆 沙。” 明 徐禎卿 《月》詩:“只自懸清漢,那知隔鳳城。”
隱然
隱然 (yǐnrán) 隱隱約約的樣子 faint 隱然可見曾鞏名句,題張伯常漢上茅堂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