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虞儔《贈潘接伴》:
淮海相逢便說詩,新來匡鼎解人頤。
句中有眼人誰識,弦上無聲我獨知。
每見朋游談警策,偶因王事得追隨。
西湖近報梅花約,歸趁東風第一枝。
注釋參考
游談
(1).游說?!稇?zhàn)國策·趙策二》:“ 秦陽君 妬大王不得任事,是以外賓客游談之士,無敢盡忠於前者?!薄稘h書·鄒陽傳》:“圣王底節(jié)修德,則游談之士歸義思名。”
(2).閑談;清談?!逗鬂h書·周勰傳》:“至 延熹 二年,乃開門延賓,游談宴樂?!?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列傳》:“其間則有生無令聞,死無異蹟,用使游談者靡徵其事,講習者罕記其名,而虛班史傳,妄占篇目。” 宋 葉適 《治勢上》:“若夫五胡之亂, 西晉 之傾覆,此其患特起於公卿子弟,里巷書生游談聚論,沉湎淫佚而已?!?/p>
(3).謂言談浮夸不實。 宋 曾鞏 《序越州鑒湖圖》:“今謂湖不必復者,曰湖田之入既饒矣,此游談之士為利於侵耕者言之也?!?宋 王安石 《本朝百年無事札子》:“監(jiān)司無檢察之人,守將非選擇之吏,轉(zhuǎn)徙之亟,既難於考績,而游談之眾,因得以亂真?!?/p>
(4).稱揚。 宋 葛立方 《韻語陽秋》卷四:“ 唐 朝人士,以詩名者甚眾,往往因一篇之善,一句之工,名公先達,為之游談延譽,遂至聲聞四馳?!?明 楊慎 《<四川總志>序》:“自 漢 而下,文章之盛無出於四子矣,然豈徒四??純y游談為譽哉!”
(1).猶游說。 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疑古》:“凡有游談專對獻策上書者,莫不引為端緒,歸其的準。” 明 胡應麟 《少室山房筆叢·史書佔畢三》:“然則叩馬之諫, 太史氏 所采據(jù),果何書也……蓋 戰(zhàn)國 游談之口,而 遷 信之太果也?!?清 俞正燮 《癸巳類稿·鄉(xiāng)興賢能論》:“ 齊 能用 管敬仲 、 寧戚 , 秦 能用 由余 、 百里奚 , 楚 能用 觀丁父 、 彭仲爽 ,善矣。 戰(zhàn)國 因之,招延游談之士夫?!?/p>
(2).交游閑談。 宋 王象之 《<輿地紀勝>序》:“然不過辨古今,析同異……資游談而夸辯博,則有之矣?!?明 陸深 《燕閑錄》:“轉(zhuǎn)徙之亟,既難於考績,而游談之眾,因得以亂真?!?清 梁紹壬 《兩般秋雨盦隨筆·蔡木龕》:“又好游談,一邱壑之勝,必窮其境而后已?!?/p>
(3).古代博戲名。 唐 李肇 《唐國史補》卷下:“今之博戲……又有小雙陸、圍透、大點、小點、游談、鳳翼之名。”
警策
(1).謂以鞭策馬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應詔》詩:“僕夫警策,平路是由?!?/p>
(2).引申為督教而使之儆戒振奮。 宋 葉適 《上寧宗皇帝札子》之二:“若今所委付果已得人,尤宜曉夕用心,事事警策,件件理會。” 謝覺哉 《不惑集·學習常談》:“因而時常要把這些教訓來警策自己。”
(3).形容文句精煉扼要而含義深切動人。亦指精煉扼要而含義深切動人的文句?!段倪x·陸機<文賦>》:“文片言而居要,乃一篇之警策?!?李善 注:“以文喻馬,言馬因警策而彌駿,以喻文資片言而益明也。駕之法,以策駕乘,今以一言之好,最於眾辭,若驅(qū)馳,故云‘警策’?!薄端问贰る[逸傳上·魏野》:“ 野 為詩精苦,有 唐 人風格,多警策句?!?孫犁 《澹定集·讀一篇散文》:“ 蘇軾 《潮州韓文公廟碑》第一句‘匹夫而為百世師,一言而為天下法’,是有名的警策之句?!?/p>
王事
(1).王命差遣的公事?!对姟ば⊙拧け鄙健罚骸八哪蹬砼恚跏掳?。” 晉 王讚 《雜詩》:“王事離我志,殊隔過商參?!?宋 張孝祥 《題朱元順浯溪圖》詩:“去年到 浯溪 ,王事有期程?!?/p>
(2).特指朝聘、會盟、征伐等王朝大事?!兑住だぁ罚骸盎驈耐跏?,無成有終?!?高亨 注:“從征者有人未立功亦得賞,是無成有終?!薄抖Y記·喪大記》:“既葬,與人立。君言王事,不言國事?!?孫希旦 集解:“王事,謂朝聘、會盟、征伐之事?!薄赌鲜贰獋鳌罚骸?劉勔 殞身王事,宜存封爵?!?宋 周密 《齊東野語·何宏中》:“父 子寄 守 武州 宣寧 尉,歿王事?!?郭沫若 《中國史稿》第一編第二章第二節(jié):“在 商 朝統(tǒng)治的區(qū)域里……王和國家是一體的,所以一切重大的國家事務都被稱為‘王事’。”
追隨
追隨 (zhuīsuí) follow 仿效前人的事跡 跟隨 經(jīng)常追隨著他的記者們虞儔名句,贈潘接伴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