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夫論說眾所廢,公獨(dú)采拾無棄捐
出自宋代馬先覺《送昆山丞謝子潚解官還朝》:
結(jié)交無慮三十年,道同志合難其全。
傾蓋相歡豈無有,當(dāng)面論心背不然。
晚知趨向動(dòng)違俗,閉門避客魚淵潛。
屬聞貳令非常好,才德遠(yuǎn)過崔藍(lán)田。
有懷欲吐難忍肢,試剝?cè)旗F看青天。
穆如清風(fēng)濯煩慍,皎若明月墮我前。
論文未易探涯涘,講政壹以民為先。
老夫論說眾所廢,公獨(dú)采拾無棄捐。
承顏請(qǐng)益恨不數(shù),契合乃過金石堅(jiān)。
我方怙焉以為命,忍聞歌吹張離筵。
西郊日暖玉生煙,羨公此行若登仙。
何當(dāng)化龍逐云氣,四方上下相周旋。
含情握手不忍別,敢效昔人裨一言。
圣王當(dāng)寧方急賢,原公袖疏朝甘泉。
為言民瘼殊未痊,徑須下詔寬緡錢。
注釋參考
老夫
老夫 (lǎofū) 年老的男子自稱 an old fellow like me 老夫自有主張,爾等不必多言論說
論說 (lùnshuō) 議論說明;說理(多指書面的) exposition and argumentation 論說體 論說 (lùnshuō) 按理說 normally;as things should be 論說這個(gè)會(huì)他應(yīng)該參加,不知道為什么沒有來?采拾
(1).采摘拾取?!逗鬂h書·江革傳》:“ 革 負(fù)母逃難,備經(jīng)阻險(xiǎn),常採拾以為養(yǎng)?!薄杜f五代史·唐書·莊宗紀(jì)》:“軍士乏食,乃有鬻子去妻,老弱採拾於野,殍踣於行路者?!?宋 沉括 《夢(mèng)溪補(bǔ)筆談·藥議》:“ 嶺 南深山中有大竹……遇夜野火燒,林木為煨燼,而竹黃不灰,如火燒獸骨而輕,土人多於火后採拾,以供藥品?!?/p>
(2).搜求;拾??;選取?!稌x書·謝尚傳》:“ 尚 於是採拾樂人,并製石磬,以備太樂。” 宋 王讜 《唐語林·方正》:“ 太宗 得 魏徵 ,採拾闕遺,弼成圣政?!?宋 洪巽 《旸谷漫錄》:“京都中下之戶不重生男,每生女,則愛護(hù)如捧璧擎珠,甫長成,則隨其姿質(zhì),教以藝業(yè),用備士大夫採拾娛侍?!?/p>
猶選取。 南朝 陳 徐陵 《與王吳郡僧智書》:“ 伊公 在 亳 , 渭老 師 周 ,旌賁邱園,采拾衡巷?!?/p>
棄捐
(1).拋棄;廢置?!稇?zhàn)國策·秦策五》:“子曰:‘少棄捐在外,嘗無師傅所教學(xué),不習(xí)於誦?!薄痘茨献印び[冥訓(xùn)》:“棄捐 五帝 之恩刑,推厥 三王 之法籍?!?唐 胡適 《行路難》詩之一:“黃金如斗不敢惜,片言如山莫棄捐?!?章炳麟 《駁康有為論革命書》:“所謂圣明之主者,亦非遠(yuǎn)于人情者也,果能敝屣其黃屋,而棄捐所有以利漢人邪?”
(2).特指士人不遇于時(shí)或婦女被丈夫遺棄。 漢 劉向 《<戰(zhàn)國策>序》:“當(dāng)此之時(shí)……重約結(jié)誓,以守其國,故 孟子 、 孫卿 儒術(shù)之士,棄捐於世;而游説權(quán)謀之徒,見貴於俗?!?唐 張籍 《離婦》詩:“十載來夫家,閨門無瑕疵……念君終棄捐,誰能強(qiáng)在茲?!?唐 吳筠 《覽古》詩之七:“ 魯侯 祈政術(shù), 尼父 從棄捐。 漢 主思英才, 賈生 被排遷?!?宋 陳師道 《賀許州梁資政書》:“某向以不虞之名,誤被非常之舉,間緣罪戾,自取棄捐?!?明 何景明 《東門賦》:“念我與君,少小結(jié)髮,何言中路,棄捐決別?!薄毒劳ㄑ浴ざ攀锱涟賹毾洹罚骸版獧持杏杏?,恨郎眼內(nèi)無珠,命之不辰,風(fēng)塵困瘁,再得脫離,又遭棄捐?!?清 吳偉業(yè) 《贈(zèng)陸生》詩:“京華浪跡非長計(jì),賣藥求名總游戲。習(xí)俗誰容我棄捐,才名苦受人招致?!?/p>
(3).人死的婉詞。《史記·扁鵲倉公列傳》:“有先生則活,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,長終而不得反?!?唐 李翱 《右仆射楊公墓志》:“公生六年,太保棄捐;未及成童, 虢國 又終?!?明 宋濂 《故封承事郎給事中王府君墓版文》:“予生髮未燥,先公棄捐,一念及茲,肝膽為之拆裂?!?清 趙翼 《哭劉瀛坡總?cè)帧吩姡骸叭绱讼嘀虠壘?,身騎箕尾竟登仙?!?/p>
馬先覺名句,送昆山丞謝子潚解官還朝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