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句了自性,一音亦非取
出自唐代儲光羲《同房憲部應(yīng)旋》:
衡山法王子,慧見息諸苦。
落發(fā)自南州,燕居在西土。
養(yǎng)正不因晦,得中寧患旅。
曠然長虛閑,即理寄行補(bǔ)。
四句了自性,一音亦非取。
橘柚故園枝,隨人植庭戶。
我地少安住,念天時(shí)啟處。
憲卿文昌歸,愉悅來晤語。
車騎踐香草,仆人沐花雨。
長風(fēng)散繁云,萬里靜天宇。
起滅信易覺,清真知有所。
逍遙高殿陰,六月無炎暑。
微言發(fā)新偈,粲粲如懸圃。
直心視惠光,在此大{1|1}法鼓。
注釋參考
四句
(1).指近體詩中的絕句。因一首四句,故稱。 唐 韓愈 《酬馬侍郎寄酒》詩:“一壺情所寄,四句意能多。秋到無詩酒,其如月色何!” 宋 蘇軾 《次韻楊公濟(jì)奉議梅花》之六:“君知早落坐先開,莫著新詩四句催?!?/p>
(2).指佛經(jīng)中的偈。因四句合為一偈,故稱。 唐 胡伯崇 《贈(zèng)釋空海歌》:“説四句,演毘尼,凡夫聽者盡歸依?!?/p>
自性
(1).佛教語。指諸法各自具有的不變不滅之性。 南朝 梁武帝 《凈業(yè)賦》:“既除客塵,又還自性?!?唐 寒山 《詩》之二三八:“寄語諸仁者,復(fù)以何為懷。達(dá)道見自性,自性即如來。” 宋 楊圭 《<金剛般若波羅密經(jīng)>序》:“切以諸佛説法,不離自性,須知一切萬法,皆從自性起用?!?清 龔自珍 《己亥雜詩》之一六一:“若有自性互不成,互不成者誰佛剎?”
(2).個(gè)性;本性。 魯迅 《墳·文化偏至論》:“人必發(fā)揮自性,而脫觀念世界之執(zhí)持?!?魯迅 《書信集·致宮竹心》:“寄《婦女雜志》的文章由我轉(zhuǎn)去也可以,但我恐怕不能改竄,因?yàn)槿粢桓母Z,便失了原作者的自性,很不相宜?!?/p>
一音
(1).同一個(gè)聲音。《淮南子·說林訓(xùn)》:“猶金石之一調(diào),相去千歲,合一音也?!?/p>
(2).佛教稱佛說法之音為“一音”。后亦以“一音”指高僧大德宣講佛法之音?!毒S摩詰經(jīng)·佛國品》:“佛以一音演説法,眾生隨類各得解?!?唐 王勃 《彭州九隴縣龍懷寺碑》:“一音演而荒憬服,三圣澄而禮樂備?!?唐 王維 《能禪師碑》:“每大師登座,學(xué)眾盈庭,中有三乘之根,共聽一音之法?!薄毒暗聜鳠翡洝|土二祖慧可大師》:“﹝大師﹞付囑已,即於 鄴 都,隨宜設(shè)法,一音演暢,四眾皈依?!?/p>
(3).一種讀音。《朱子語類》卷二三:“又詩中‘憯’字訓(xùn)‘曾’,不知一音耶?二音耶?”
儲光羲名句,同房憲部應(yīng)旋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