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攀小山桂,此地不淹留。
出自唐朝劉禹錫《酬李相公喜歸鄉(xiāng)國自鞏縣夜泛洛水見寄》
鞏樹煙月上,清光含碧流。且無三已色,猶泛五湖舟。
鵬息風(fēng)還起,鳳歸林正秋。雖攀小山桂,此地不淹留。
注釋參考
小山
文體名。 漢 王逸 《<楚辭·招隱士>解題》:“昔 淮南王 安 博雅好古,招懷天下俊偉之士,自八公之徒,咸慕其德而歸其仁。各竭才智。著作篇章,分造辭賦,以類相從,故或稱小山,或稱大山,其義猶《詩》有小雅、大雅也?!眳⒁姟?大山小山 ”。
此地
這里,這個(gè)地方。 唐 駱賓王 《于易水送人》詩:“此地別 燕丹 ,壯士髮衝冠?!薄抖昴慷弥脂F(xiàn)狀》第三回:“我初到此地,并不曾認(rèn)得一個(gè)人?!?洪深 《抗戰(zhàn)十年來中國的戲劇運(yùn)動與教育》:“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?!?/p>
淹留
淹留 (yānliú) 長期逗留;羈留 stoy for a long time劉禹錫名句,酬李相公喜歸鄉(xiāng)國自鞏縣夜泛洛水見寄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6家居空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