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從上國曾匡濟,才向牢盆始重難。
出自唐朝羅隱《淮南送盧端公歸臺》
鳳鸞勢逸九霄寬,北去南來任羽翰。朱紱兩參王儉府,
繡衣三領杜林官。道從上國曾匡濟,才向牢盆始重難。
應笑張綱謾生事,埋輪不得在長安。
注釋參考
道從
道旁;路側?!肚f子·至樂》:“ 列子 行食於道從,見百歲髑髏,攓蓬而指之曰:‘唯予與汝知而未嘗死,未嘗生也?!?陸德明 釋文引 司馬彪 曰:“從,道旁也?!?/p>
前導后衛(wèi)。 晉 葛洪 《神仙傳·麻姑》:“宴畢, 方平 、 麻姑 命駕升天而去,簫鼓道從如初也。” 唐 段成式 《酉陽雜俎·夢》:“遂擐以金鎖甲,令騎道從千餘人,馬蹀虛南去。” 唐 牛僧孺 《玄怪錄·郭元振》:“將軍失聲而走。道從之吏,一時驚散?!?/p>
上國
(1).指國都以西的地區(qū)?!蹲髠鳌ふ压哪辍罚骸跋?, 楚子 使 然丹 簡上國之兵於 宗丘 ?!?杜預 注:“上國,在國都之西。西方居上流,故謂之上國?!?/p>
(2). 春秋 時稱中原各諸侯國為上國,與 吳 楚 諸國相對而言?!蹲髠鳌ふ压吣辍罚骸癌z 吳子 ﹞使 延州來 季子 聘于上國,遂聘于 晉 ,以觀諸侯?!?孔穎達 疏引 服虔 曰:“上國,中國也。蓋以 吳 辟在東南,地勢卑下,中國在其上流,故謂中國為上國也?!薄秶Z·吳語》:“ 越 滅 吳 ,上征上國?!?韋昭 注:“上國,中國也?!?三國 魏 陳琳 《檄吳將校部曲文》:“﹝ 夫差 ﹞抗衡上國,與 晉 爭長?!?清 劉大櫆 《送張福清序》:“昔在自古, 閩 粵 不齒於上國?!?/p>
(3).外藩對帝室或朝廷的稱呼?!逗鬂h書·陳蕃傳》:“夫諸侯上象四七,垂耀在天,下應分土,藩屏上國?!?李賢 注:“上象四七,謂二十八宿各主諸侯之分野,故曰下應分土,言皆以輔王室也?!?三國 魏 曹植 《與楊德祖書》:“吾雖德薄,位為蕃侯,猶庶幾戮力上國,流惠下民?!?唐 白居易 《祭迴鶻可汗文》:“撫有九姓,制臨一方,氣吞諸戎,名播上國。” 清 魏源 《圣武記》卷五:“惟 布達拉 一區(qū),其土膏衍,其人秀好,其音 華夏 ,故 吐番贊普 都之,以鞭撻四夷,抗衡上國?!?/p>
(4).指京師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四時賦》:“憶上國之綺樹,想 金陵 之蕙枝?!薄顿Y治通鑒·唐德宗建中二年》:“今海內無事,自上國來者,皆言天子聰明英武,志欲致太平,深不欲諸侯子孫專地?!?胡三省 注:“時藩鎮(zhèn)竊據(jù),自比古諸侯,謂京師為上國?!薄都t樓夢》第四回:“ 薛蟠 素聞得都中乃第一繁華之地,正思一游,便趁此機會,一來送妹待選,二來望親,三來親自入部銷算舊賬,再計新支,--其實只為游覽上國風光之意?!?/p>
匡濟
匡濟 (kuāngjì) “匡時濟世”的略語。即挽救艱難時勢,救助當今人世 save 公抱匡濟之才,何往不利?——《三國演義》牢盆
(1).煮鹽器具?!妒酚洝て綔蕰罚骸霸改济褡越o費,因官器作煮鹽,官與牢盆?!薄稘h書·食貨志下》:“官與牢盆?!?王先謙 補注:“此是官與以煮鹽器作,而定其價直,故曰牢盆?!?明 李時珍 《本草綱目·金石五·食鹽》﹝集解﹞引 蘇頌 曰:“煮鹽之器, 漢 謂之牢盆?!?/p>
(2).借指鹽政或鹽業(yè)。 唐 孫樵 《康公墓志銘》:“蕓閣清秩,牢盆美聲。” 清 陳康祺 《郎潛紀聞》卷九:“及 粵 寇之亂,受禍最深,牢盆至今衰落?!?清 龔自珍 《詠史》:“牢盆狎客操全算,團扇才人踞上游。”
重難
(1).繁重而艱難。 唐 羅隱 《淮南送盧端公歸臺》詩:“道從上國曾匡濟,才向牢盆始重難。” 宋 范仲淹 《奏杜曾張沔》:“錢穀重難,實所諳練?!薄抖膛陌阁@奇》卷一:“偶然見了﹝字紙﹞,便輕輕拾將起來,付之水火,有何重難的事?”
(2).嚴重困難?!稘h書·五行志上》:“ 董仲舒 對曰……陛下正當大敝之后,又遭重難之時,甚可憂也。”
(3).見“ 重難錢 ”。
羅隱名句,淮南送盧端公歸臺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