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先秦 尹文《尹文子·大道上》:
摘自《尹文子·大道上》
解釋:喜好虛名而喪失了真實。
原文摘要:
任而無私。饑飽一心,毀譽同慮,賞亦不忘,罰亦不怨。此居下之節(jié),可為人臣矣。世有因名以得實,亦有因名以失實。宣王好射,說人之謂己能用強也,其實所用不過三石。以示左右,左右皆引試之,中關(guān)而止。皆曰:“不下九石,非大王孰能用是?”宣王說之。然則宣王用不過三石,而終身自以為九石。三石,實也,九石,名也,宣王悅其名而喪其實。齊有黃公者,好謙卑。有二女,皆國色。以其美也,常謙辭毀之,以為丑惡,丑惡之名遠布,年過而一國無聘者。衛(wèi)有鰥夫,失時冒娶之,果國色。然后曰:“黃公好謙,故毀其子不姝美?!庇谑菭幎Y之,亦國色也。國色,實也;丑惡,名也。此違名而得實矣。楚人擔山雉者,路人問:“何鳥也?”擔雉者欺之曰:“鳳皇也?!甭啡嗽唬?/p>
注釋參考
其實
其實 (qíshí) 承上文轉(zhuǎn)折,表示所說的是實際情況 actually;in fact 畫家其實并非不懂世故 確實;的確 really 其實不是她說的那個意思尹文名句,尹文子·大道上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