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劉黻《又寄徐徑畈吏部》:
愧不柯山與執(zhí)經(jīng)。
曾將尺紙話飄萍。
六年憶別心如醉,一日相逢眼倍醒。
結(jié)友苦無鷗共志,癖書瘦得鶴同形。
自憐所性惟方拙,水潔山高即座銘。
注釋參考
尺紙
(1).信函。 南朝 梁 沉約 《<宋書>自序》:“復(fù)裁少字,宣志於 璞 ,聊因尺紙,使卿等具知厥心?!?宋 司馬光 《送導(dǎo)江李主簿君俞》詩:“西風(fēng)時有意,尺紙慰離羣。” 宋 陳亮 《與章德茂侍郎書》之二:“尺紙不復(fù)到門下,非敢慢也,勢固如此?!?/p>
(2).指篇幅短小的文字。 宋 曾鞏 《與孫司封書》:“其亦何惜須臾之聽,尺紙之議,博問而極陳之,使其事白,固有補於天下,不獨一時為 宗旦 發(fā)也?!?/p>
(3).小幅紙張。 宋 岳珂 《寶真齋法書贊·唐彥猷談奉得達(dá)二帖贊》:“遒媚之觀,在此尺紙?!?/p>
飄萍
飄流的浮萍。多比喻飄泊無定的身世或行蹤。 唐 杜甫 《東屯月夜》詩:“抱疾飄萍老,防邊舊穀屯?!?明 李景福 《暮春遺意》詩:“三春看又盡,身世一飄萍?!?寧調(diào)元 《清明憶亡友姚宏業(yè)》詩:“百二山河同敗絮,兩三親友各飄萍。”
劉黻名句,又寄徐徑畈吏部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