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大觀《頌古十七首》:
饑人貪食良農(nóng)粟,渴漢錯飲蠱家水。
對面還成千里遙,賊人有智過君子。
注釋參考
貪食
(1).貪吃,貪嘴?!犊鬃蛹艺Z·六本》:“大雀善驚而難得,黃口貪食而易得?!?唐 韓愈 《南內(nèi)朝賀歸呈同官》詩:“貪食以忘軀,尠不調(diào)鹽醯。” 錢仲聯(lián) 集釋:“ 魏 本引 孫汝聽 曰:‘貪食忘軀,以禽畜自喻也。言貪食而忘軀,鮮不為人所烹。醯鹽所以調(diào)食?!?/p>
(2).指貪圖。 清 周凱 《青鹽嘆》:“利之所在民必趨,貪食便宜較錙銖?!?/p>
(3).貪圖俸祿。 唐 柳宗元 《懲咎賦》:“曩余志之修蹇兮,今何為此戾也!夫豈貪食而盜名兮,不混同於世也。”
良農(nóng)
(1).善于耕種的農(nóng)夫?!斗Y梁傳·桓公十四年》:“天下親耕,以共粢盛;王后親蠶,以共祭服。國非無良農(nóng)工女也,以為人之所盡,事其祖禰,不若己所自親者也?!薄盾髯印ば奚怼罚骸傲嫁r(nóng)不為水旱不耕?!?漢 徐干 《中論·民數(shù)》:“今之為政者,未知恤已矣。譬由無田而欲樹藝也,雖有良農(nóng),安所措其疆力乎!”
(2).占田較多的農(nóng)民。 宋 羅大經(jīng) 《鶴林玉露》卷七:“今宜立之法。使一夫占田五十畝以上者為良農(nóng);不足五十畝者為次農(nóng);其無田而為閒民,與非工商、在官而為游惰末作者,皆驅(qū)之使為隸農(nóng)?!?宋 陳亮 《書林勛<本政書>后》:“顧其間將使隸農(nóng)耕良農(nóng)之田,納租視其俗之故,經(jīng)賦出於良農(nóng),而隸農(nóng)出軍賦,疑非隸農(nóng)所利?!?/p>
釋大觀名句,頌古十七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