聰明初四達(dá),俊乂盡旁求。
出自宋朝王安石《神宗皇帝挽辭二首》
將圣由天縱,成能與鬼謀。
聰明初四達(dá),俊乂盡旁求。
一變前無古,三登歲有秋。
謳歌歸子啟,欽念禹功修。
注釋參考
聰明
聰明 (cōngming) 天資高,記憶和理解力強(qiáng) wise 孫討虜聰明仁惠,敬賢禮士,江表英豪咸歸附之?!顿Y治通鑒》 聰明人 聽覺和視覺靈敏 sensitive 耳目聰明四達(dá)
(1).通往四方的道路?!稜栄拧め寣m》:“一達(dá)謂之道路,二達(dá)謂之歧旁,三達(dá)謂之劇旁,四達(dá)謂之衢?!?/p>
(2).通達(dá)四方?!肚f子·刻意》:“精神四達(dá)并流,無所不極,上際於天,下蟠於地?!?成玄英 疏:“流,通也。夫愛養(yǎng)精神者,故能通達(dá)四方?!薄犊鬃蛹艺Z·入官》:“六馬之乖離,必於四達(dá)之交衢;萬民之叛道,必於君上之失政。” 宋 陳亮 《酌古論·曹公》:“徒見 荊州 四達(dá),英雄之所必爭,而 巴 蜀 險阻,非圖天下者之所急?!?陳毅 《過貴陽》詩:“公社處處見富裕,交通四達(dá)局面新?!?/p>
(3).謂風(fēng)行天下?!抖Y記·樂禮》:“ 周 道四達(dá),禮樂交通?!?孔穎達(dá) 疏:“ 周 之道德,四方通達(dá)。”《隋書·音樂志下》:“皇道四達(dá),禮樂成?!?明 張居正 《禮樂記》:“愛敬之施,必始於家邦,然后舉而措之天下,能四達(dá)而不悖也。”
(4).謂通曉事理。 三國 魏 嵇康 《答向子期難養(yǎng)生論》:“若比之於內(nèi)視反聽,愛氣嗇精,明白四達(dá),而無執(zhí)無為,遺世坐忘,以寶性全真,吾所不能同也。”
(5).舊指治民的四件大事?!吨芏Y·地官·遂大夫》:“凡為邑者,以四達(dá)戒其功事而誅賞廢興之?!?鄭玄 注:“四達(dá)者,治民之事。大通者有四:夫家眾寡也;六畜車輦也;稼穡耕耨也;旗鼓兵革也?!?/p>
俊乂
亦作“ 俊艾 ”。才德出眾的人?!稌じ尢罩儭罚骸棒馐芊笫?,九德咸事,俊乂在官?!?孔 傳:“謂天子如此,則俊德治能之士竝在官?!?孔穎達(dá) 疏:“乂,訓(xùn)為‘治’,故云‘治能’。 馬 、 王 、 鄭 皆云,才德過千人為俊,百人為乂?!薄稘h書·王褒傳》:“故世平主圣,俊艾將自至,若 堯 、 舜 、 禹 、 湯 、 文 、 武 之君,獲 稷 、 契 、 皋陶 、 伊尹 、 呂望 ?!?宋 蘇軾 《賜戶部侍郎趙瞻陳乞便郡不允詔》:“朕褒顯耆舊,取其宿望;養(yǎng)育俊乂,待其成材。庶前后相繼,朝不乏人。” 清 顧炎武 《生員論上》:“夫立功名與保身家,二涂也;收俊乂與恤平人,二術(shù)也:竝行而不相悖也?!?/p>
旁求
四處征求;廣泛搜求。《書·太甲上》:“旁求俊彥,啟迪后人,無越厥命以自覆。” 漢 孔融 《薦禰衡表》:“旁求四方,以招賢俊?!?唐 聶夷中 《燕臺》詩之一:“何必馳鳳書,旁求向林野?!?清 王夫之 《南岳賦》:“忠誠旁求而鵲起,黃門經(jīng)始而鳥革。”
王安石名句,神宗皇帝挽辭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