兒時聞公薌林社,既見則喜已白須
出自宋代趙蕃《曾季明經(jīng)過相見聞壽岡先生掛冠之報且承動靜》:
夫子文章何所如,高處直命騷為奴。
世人共誦詞人賦,不道雕蟲羞壯夫。
兒時聞公薌林社,既見則喜已白須。
公亦與我自言志,笑謂此客向來無。
昨傳得官隸王都,且復(fù)將試齊相壺。
岐江嚴湍浪饒舌,愛公愿公吾道扶。
今知謝事歸懸車,食可無肉寒須襦。
再三問公近起居,復(fù)道今腴非昔癯。
君今好去相與娛,馬牛寧得加我呼。
絕代幽居在空谷,市門三五方當(dāng)壚。
注釋參考
兒時
兒時 (érshí) 童年 childhood 談及兒時故鄉(xiāng)的景物,如在眼前白須
見“ 白鬚 ”。
亦作“ 白須 ”。白色的胡須。形容年老。 唐 元稹 《西歸絕句》之十:“寒窗風(fēng)雪擁深爐,彼此相傷指白鬚。” 宋 蘇軾 《贈黃山人》詩:“倦游不擬談玄牝,示病何妨出白須。”一本作“ 白鬚 ”。 宋 陸游 《一年老一年》詩:“平生常笑 愚公 愚,欲栽墮齒染白須?!币槐咀鳌?白鬚 ”。 牛放 《鄂爾多斯草原》:“老牧人,白發(fā)連著白須,靜靜地呷著奶茶?!?/p>
趙蕃名句,曾季明經(jīng)過相見聞壽岡先生掛冠之報且承動靜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