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先秦 荀子《荀子·榮辱》:
摘自《荀子·榮辱》
解釋:和悅樂觀的人總能長壽,多愁多慮的人不免早逝。
原文摘要:
沙而思水,則無逮矣。掛于患而思謹,則無益矣。自知者不怨人,知命者不怨天;怨人者窮,怨天者無志。失之己,反之人,豈不迂乎哉!榮辱之大分,安危利害之常體:先義而后利者榮,先利而后義者辱;榮者常通,辱者常窮;通者常制人,窮者常制于人:是榮辱之大分也。材愨者常安利,蕩悍者常危害;安利者常樂易,危害者常憂險;樂易者常壽長,憂險者常夭折:是安危利害之常體也。夫天生蒸民,有所以取之:志意致修,德行致厚,智慮致明,是天子之所以取天下也。政令法,舉措時,聽斷公,上則能順天子之命,下則能保百姓,是諸侯之所以取國家也。志行修,臨官治,上則能順上,下則能保其職,是士大夫之所以取田邑也。循法則、度量、刑辟、圖籍,不知其義,謹守其數(shù),慎不敢損益也
注釋參考
樂易
和樂平易。《荀子·榮辱》:“安利者常樂易,危害者常憂險;樂易者常壽長,憂險者常夭折?!?楊倞 注:“樂易,歡樂平易也,《詩》所謂愷悌者也?!?唐 韓愈 《南海神廟碑》:“公正直方嚴,中心樂易,秪慎所職,治人以明,事神以誠?!?宋 歐陽修 《梅圣俞墓志銘》:“ 圣俞 為人仁厚樂易,未嘗忤於物?!?清 劉大櫆 《中書舍人程君墓志銘》:“然君之與人,外雖樂易,而性剛以嚴,不能隨人為是非然否,惟義之從?!?/p>
憂險
(1).謂心中憂危?!盾髯印s辱》:“安利者常樂易,危害者常憂險。” 王念孫 《讀書雜志·荀子一》:“險以心言,非以境言,憂險猶憂危,謂中心憂危之也。”
(2).憂患險惡。 唐 元稹 《敘詩寄樂天書》:“ 通 之地濕墊卑褊,人士稀少……病者有百死一生之慮。夫復何以僕之命不厚也如此,智不足也又如此,其所詣之憂險也又復如此?!?/p>
夭折
夭折 (yāozhé) 未成年而死——亦稱“夭亡” die young 比喻事情中途失敗 come to a premature-end 那些計劃夭折了荀子名句,荀子·榮辱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6瘋狂暴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