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惡不可誣,孝弟神所聽
出自宋代蘇轍《送程建用宣德西歸》:
昔與君同巷,參差對柴荊。
艱難奉老母,弦歌教諸生。
藜藿飽臧獲,布褐均弟兄。
貧賤理則窮,禮義日益明。
我親本知道,家有月旦評。
逡巡戶牖間,時聞嘆息聲。
善惡不可誣,孝弟神所聽。
我見此家人,處約能和平。
它年彼君子,豈復(fù)地上行。
爾來三十年,遺語空自驚。
松阡映天末,苦淚緣冠纓。
子親八十五,皤然老人星。
安輿及祿養(yǎng),平反慰中情。
月俸雖不多,足備甘與輕。
今年復(fù)考課,得秩真代耕。
倚門老鶴望,策馬飛鴻征。
歸來歲云莫,手奉屠蘇觥。
我詩不徒作,以遺鄉(xiāng)黨銘。
〈君昔嘗稅居,與敝廬東西相望,武昌君見其家事,知非貧賤人也。
此語未嘗語人,俯仰三十年矣。
因君西歸,作詩言之,不覺流涕。
〉
注釋參考
善惡
好壞;褒貶?!冻o·離騷》:“世幽昧以眩曜兮,孰云察余之善惡。” 三國 魏 李康 《運(yùn)命論》:“善惡書於史冊,毀譽(yù)流於千載?!?唐 韓愈 《答劉秀才論史書》:“后之作者,在據(jù)事跡實録,則善惡自見。” 朱熹 注:“褒貶?!?宋 曾鞏 《史館申請》之三:“善惡可勸戒,是非后世當(dāng)考者,書之,其細(xì)故常行,更不備書。” 明 王守仁 《傳習(xí)錄》卷上:“五經(jīng)亦只是史,史以明善惡,示訓(xùn)戒?!?/p>
不可
不可 (bùkě) 不可能;不可以 should not 兼與藥相粘,不可取?!巍ど蚶ā秹粝P談·活板》 學(xué)不可以已?!盾髯印駥W(xué)》 決不能,必須不 must not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?!顿Y治通鑒》 不可一概而論 與“非”搭配,表示必須或一定 simply must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,我非去不可孝弟
亦作“ 孝悌 ”。1.孝順父母,敬愛兄長?!墩撜Z·學(xué)而》:“其為人也孝弟,而好犯上者鮮矣?!?朱熹 集注:“善事父母為孝,善事兄長為弟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謹(jǐn)庠序之教,申之以孝悌之義。” 漢 桓寬 《鹽鐵論·詔圣》:“聞禮義行而刑罰中,未聞刑罰行而孝悌興也。”《新唐書·孝友傳贊》:“圣人治天下有道,曰‘要在孝弟而已’。” 宋 陳亮 《祭林圣材文》:“孝悌稱於宗族鄉(xiāng)黨,慈愛隆於父子弟昆。”《醒世恒言·三孝廉讓產(chǎn)立高名》:“ 漢 朝取士之法……惟以孝廉為重。孝者,孝弟;廉者,廉潔。孝則忠君,廉則愛民?!薄抖膛陌阁@奇》卷二一:“ 王祿 道:小弟遠(yuǎn)游,父母兄長跟前,有失孝悌,專為著幾分微利,以致如此?!薄都t樓夢》第六三回:“禮部見當(dāng)今隆敦孝弟,不敢自專,具本請旨。”
(2).指孝弟者?!稘h書·董仲舒?zhèn)鳌罚骸敖耠抻H耕藉田以為農(nóng)先,勸孝弟,崇有德,使者冠蓋相望,問勤勞,恤孤獨(dú),盡思極神,功烈休德,未始云獲也?!?/p>
(3). 漢 代鄉(xiāng)官名?!妒酚洝に抉R相如列傳》:“故遣信使曉喻百姓以發(fā)卒之事,因數(shù)之以不忠死亡之罪,讓三老孝弟以不教誨之過。”《漢書·韓延壽傳》:“幸得備位,為郡表率,不能宣明教化,至令民有骨肉爭訟,既傷風(fēng)化,重使長吏、嗇夫、三老、孝弟受其恥?!薄逗鬂h書·明帝紀(jì)》:“其賜天下男子爵,人二級;三老、孝悌、力田,人san{1-1}級?!?李賢 注:“三老、孝悌、力田,三者皆鄉(xiāng)官之名。三老, 高帝 置,孝悌、力田, 高后 置,所以勸導(dǎo)鄉(xiāng)里,助成風(fēng)化也?!?宋 蘇軾 《策問》之二:“古者有勸農(nóng)之官、力田之科,與孝弟同。而自 漢 以來,率用戶口登耗、黜陟守宰?!?/p>
亦作“ 孝悌 ”。弟承兄位為帝者,享祀宗廟時稱“孝弟”?!独m(xù)資治通鑒·宋仁宗嘉祐八年》:“故 太祖 之室, 太宗 稱孝弟, 真宗 稱孝子,大行皇帝稱孝孫?!?清 錢大昕 《十駕齋養(yǎng)新錄·孝弟》:“古人惟子孫稱孝,《詩》‘綏予孝子’、‘孝孫徂位’,皆廟中之稱,后代以弟承兄,則有稱孝弟者?!?/p>
蘇轍名句,送程建用宣德西歸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