竟令山陽奉稚子,出爾反爾寧無天
出自宋代艾性夫《諸公賦東園兄銅雀硯甚夸余獨不然然蘇長公》:
臨洮健兒衷甲衣,曹家養(yǎng)兒乘禍機。
匹夫妄作九錫夢,鬼蜮敢學神龍飛。
負鼎而趍不遄死,筑臺尚俗儲歌舞。
但知銅雀望西陵,不覺妖狐叫墟墓。
分香賣履吁可憐,所志止在兒女前。
竟令山陽奉稚子,出爾反爾寧無天。
陳留作賓向司馬,包羞更出山陽下。
國亡臺廢天厭之,何事人猶拾殘瓦。
古來觀物當觀人,虞琴周鼎絕世珍。
區(qū)區(qū)陶甓出漢賊,矧可使與斯文親。
歙溪龍尾夸子石,端州鴝眼真蒼璧。
好奇不惜買千金,首惡寧容汙寸墨。
書生落筆驅(qū)風雷,要學魯史誅奸回。
詛君唾去勿復用,銅雀猶在吾當摧。
注釋參考
山陽
山陽 (shānyáng) 山坡向陽的一面;山的南側 adret稚子
稚子 (zhìzǐ) 幼兒;小孩子 (innocent) child 稚子繞膝出爾反爾
[go back on one's words;contradict oneself] 原指你怎么對人行事,人也怎么還報你?,F(xiàn)多指反復無常,言行前后自相矛盾
詳細解釋(1).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 曾子 曰:‘戒之戒之!出乎爾者,反乎爾者也。’”后因用“出爾反爾”表示你如何對待別人,別人也如何對待你的意思。《老殘游記》第十九回:“宮保説:‘前日捧讀大札,不料 玉 守殘酷如此,實是兄弟之罪,將來總當設法。但目下不敢出爾反爾,似非對君父之道。’” 清 洪楝園 《后南柯·立約》:“一要賠償兵費;二要廢去舊約;凡貴國所以待敝國的苛例,一一施之于貴國,此之謂出爾反爾?!?/p>
(2).指前后言行自相矛盾,反復無常?!豆賵霈F(xiàn)形記》第五九回:“他肯讓自然極好;倘若不肯,也只好由他,我不能做出爾反爾的事。” 曹禺 等《膽劍篇》第一幕:“貴國大王已經(jīng)應允下來。當時并不見相國拔劍相待,今天卻在我們背后出爾反爾,動起手來?!?張?zhí)烀?等《創(chuàng)業(yè)》第二章九:“做為一個黨員,你怎么可以在會上出爾反爾?!?/p>
無天
沒有天理?!蹲髠鳌は骞辍罚骸?公子黃 將出奔,呼於國曰:‘ 慶氏 無道,求專 陳國 ,暴蔑其君,而去其親,五年不滅,是無天也!’”
謂失去庇蔭?!肚f子·田子方》:“﹝ 文王 ﹞欲終而釋之,而不忍百姓之無天也。” 成玄英 疏:“既欲捨而釋之,不忍蒼生失於覆蔭,故言無天也?!?/p>
艾性夫名句,諸公賦東園兄銅雀硯甚夸余獨不然然蘇長公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