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王令《靡靡》:
源源世俗尚依違,靡靡風(fēng)流日正微。
吾病未能終是是,人言何似喜非非。
況當(dāng)天下難能地,欲撥憸人未發(fā)機。
要格君心是知術(shù),不然應(yīng)合買山歸。
注釋參考
人言
[people's words] 人們的評論,別人的議論
詳細(xì)解釋(1).別人的評議?!蹲髠鳌ふ压哪辍罚骸岸Y義不愆,何恤於人言?!?宋 蘇軾 《次韻滕大夫》之三:“早知百和俱灰燼,未信人言弱勝強?!薄抖膛陌阁@奇》卷十二:“ 晦翁 認(rèn)是大姓力量大,致得人言如此?!?/p>
(2).人的言語。 唐 儲光羲 《昭圣觀》詩:“石池辨春色,林獸知人言。”
(3).pi{1~1}霜的別名。 明 李時珍 《本草綱目·金石·砒石》:“砒,性猛如貔,故名。惟出 信州 ,故人呼為信石;而又隱信字為人言?!?清 劉獻(xiàn)廷 《廣陽雜記》卷一:“辟臭蟲方,用木瓜打碎,燒煙薰之,若加人言少許,其子粒粒皆爆碎。”
何似
(1).如何;怎樣。《北史·崔伯謙傳》:“朝貴行過郡境,問人太守政何似?” 唐 張九齡 《敕幽州節(jié)度張守珪書》:“卿比疹疾,今復(fù)何似?宜善將療,不得自勤?!?明 王守仁 《傳習(xí)錄》卷上:“先生:在坐之友,比來工夫何似?”
(2).何如,比……怎么樣。 唐 聶夷中 《燕臺》詩之二:“何似 章華 畔,空餘禾黍生?” 宋 劉克莊 《賀新郎·再和前韻》詞:“妃子將軍瞋未已,問 匡山 、何似 金鑾殿 ?休更待,杜鵑勸!”
(3).何如。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如。 宋 朱淑真 《愁懷》詩:“東君不與花為主,何似休生連理枝?”
(4).何不,何妨。 明 高明 《琵琶記·乞丐尋夫》:“奴家自幼薄曉得些丹青,何似想像畫取公婆真容,背著一路去,也似相親傍的一般?”
(5).什么。 許地山 《命命鳥》:“佛問 摩鄧 曰:‘女愛 阿難 何似?’女言:‘我愛 阿難 眼;愛 阿難 鼻;愛 阿難 耳;愛 阿難 聲音;愛 阿難 行步。’”
非非
(1).謂否定應(yīng)該否定的事物。非所當(dāng)非,不是就是不是?!盾髯印ば奚怼罚骸笆鞘欠欠侵^之知?!?楊倞 注:“能辨是為是,非為非,謂之智也?!薄跺髯印ぷ粑宓廴鮽髡摇罚骸肮史欠钦咝惺?,惡惡者行善,而道諭矣?!?宋 蘇軾 《劉壯輿長官是是堂》詩:“非非近乎訕,是是近乎諛。” 元 馬致遠(yuǎn) 《陳摶高臥》第三折:“是是非非無盡期,好教我戰(zhàn)戰(zhàn)兢兢睡不美?!?/p>
(2).并非錯誤。 三國 魏 嵇康 《釋私論》:“然事亦有似非而非非,類是而非是者,不可不察也?!?/p>
(3).猶言大不以為然。 唐 元結(jié) 《自述三篇序》:“ 元子 初習(xí)靜于 商餘 ,人聞之非非曰:‘此狂者也?!妱t茫然?!?清 李漁 《慎鸞交·耳醋》:“非非,不信道床頭食,恁般甜美,值得去爭腆奪肥。”
(4).“非非想”的略語。 宋 蘇軾 《見和仇池》:“上窮非想亦非非,下與風(fēng)輪共一癡?!?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詬奸》:“聞道故人天外去,非非想后復(fù)非非?!眳⒁姟?非想非非想處天 ”。
(5).喻不切實際的幻想。 沉礪 《再迭前韻示劍華》:“莫道南薰能解慍,瑤琴三尺譜非非。”
王令名句,靡靡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