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緘見手札,一紙十三行
出自唐代白居易《初與元九別后忽夢見之及寤而書適至兼寄桐花詩…此寄》:
永壽寺中語,新昌坊北分。
歸來數行淚,悲事不悲君。
悠悠藍田路,自去無消息。
計君食宿程,已過商山北。
昨夜云四散,千里同月色。
曉來夢見君,應是君相憶。
夢中握君手,問君意何如?君言苦相憶,無人可寄書。
覺來未及說,叩門聲冬冬。
言是商州使,送君書一封。
枕上忽驚起,顛倒著衣裳。
開緘見手札,一紙十三行。
上論遷謫心,下說離別腸。
心腸都未盡,不暇敘炎涼。
云作此書夜,夜宿商州東。
獨對孤燈坐,陽城山館中。
夜深作書畢,山月向西斜。
月下何所有,一樹紫桐花。
桐花半落時,復道正相思。
殷勤書背后,兼寄桐花詩。
桐花詩八韻,思緒一何深。
以我今朝意,憶君此夜心。
一章三遍讀,一句十回吟。
珍重八十字,字字化為金。
注釋參考
開緘
開拆(函件等)。 唐 李白 《久別離》詩:“況有錦字書,開緘使人嗟。” 宋 歐陽修 《讀張李二生文贈石先生》詩:“病眸昏澀乍開緘,燦若月星明錯落。” 清 曹寅 《偶得木瓜二枚送橘圃》詩之二:“開緘已許疎襟透,豈惜常年損俸錢。”
手札
手札 (shǒuzhá) 親筆信 autograph letter一紙
一張紙。多用于書信或文件等?!度龂尽な裰尽蝿P傳》:“都護 李嚴 與 闓 書六紙,解喻利害, 闓 但答一紙。”《宣和遺事》前集:“天子倚著懶架兒暫歇坐間,忽見粧盒中一紙文書,用手取來看時,卻是小詞一首?!薄秲号⑿蹅鳌返谝换兀骸澳菚r一紙呈兒,掛冠林下,倒是一樁樂事?!?巴金 《探索集·懷念烈文》:“這以后又過了兩個月,在 上海 出版的十三種期刊,被國{1|1}民{1*1}dang政府一紙禁令同時查封了。”
十三行
(1).法帖名。 晉 王獻之 所書《洛神賦》真跡,至 南宋 時僅存十三行,共二百五十字。故名。今傳本有玉版十三行、柳跋十三行兩種。參閱 元 虞集 《道園學古錄》卷十一。
(2).鴉片戰(zhàn)爭前 廣州 港口官府特許經營對外貿易的商行之總稱。行數并不固定。十三行對官府負有承保和交納外洋稅餉、規(guī)禮,傳達政令及管理外洋商務人員等義務;也享有對外貿易特權。1842年《南京條約》訂立后,十三行專營對外貿易的特權被取消,乃日趨沒落。相傳十三行名稱起于 明 代,意義不詳。俗亦稱“ 洋行 ”。 清 林則徐 《日記·道光十九年二月初七日》:“申刻,十三行洋商俱來,即遣去?!?清 黃遵憲 《羊城感賦》詩:“獨有十三行外柳,重重深護畫樓居?!?/p>
(3). 清 代 天津 腳夫、挑夫等苦工的組織。
白居易名句,初與元九別后忽夢見之及寤而書適至兼寄桐花詩…此寄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